年轻吧 > 财经 > 正文

​那些漂泊在香港的人们

时间:2024-05-29 02:20

来源:年轻吧

点击:

那些漂泊在香港的人们

文 | 摩登中产

迷失香港。

女孩乔乔随手发了条小红书笔记,没想到询问像潮水一样涌来,一浪接着一浪。

她笔记写在香港车展兼职,日入 600 元,问她的多是 " 是真的么 ?"" 这么高么?"、" 怎么去香港打工?"。

她租住屋的窗外,香港九龙高楼林立,霓虹交错,费力仰望才能看到一角天空,脚步声匆匆忙忙,一刻不停。

这座城市正涌入越来越多的漂泊者。从九龙到铜锣湾,招工启示随处可见,洗碗工日薪八百,外卖员月入三万,混凝土工人日薪一度高达 2600 港元。

香港统计局公布,2022 年第四季度,香港本地劳动力跌至 346 万,同比减少 10 万人,预计 2026 年,香港劳动力缺口将达 17 万人。

去年夏天,全港第二大面包工厂 " 香香面包 " 轰隆倒下,陪伴港人半个世纪的面包巨头,停业原因是 " 长期请不到人 "。

疫情后,港府调整政策,放宽申请,大量外来者开始入港寻梦。

24 岁的小雅成为铜锣湾一家面包店店员," 第一次感受我挑工作,不是工作挑我的快感 "。

面包店窗明几净,空气香甜,没有东莞内衣厂的胶水味,月薪也翻倍涨至一万七千元,过了学徒期还会再涨。

面包店向西,中环写字楼内,上海白领李丽开启新的职场生涯。这里少加班,不内卷,更关键没年龄歧视,或能躲开 35 岁失业危机。

比她更年长的钢琴老师,将赴港机会视为人生稻草。她丈夫已然失业,赴港意味着重新开始,更何况这里还有重要的教育资源。

香港高考每年考生 5 万,而内地高考近年考生超 1200 万;全球排名前一百的大学,香港有 5 所,而拿到港籍后再考香港名校,入学率达 40%。

她朋友圈中流传着逆袭神话:朋友的孩子高二数学不及格,赴港后,顺利考入香港科大。

除却怀揣梦想的妈妈们,赴港人群中还新增了购房客。

今年春天,港府撤销所有住宅物业交易的印花税,香港楼市随之火爆。

高峰时,每天都有内地客户,组团包车去香港看房。售楼处的队伍似无尽头,中介两个周末的业绩加起来,超过过往半年。

有北京白领看到新政后,第一时间买了飞香港的机票,落地后不入住不吃饭,和妻子拖着行李箱,直奔售楼处," 晚点去就没了。"

两人最终花费 508 万,买下一套不到 28 平的新房。他身材魁梧,调侃称,如果躺在新房客厅,脚都伸不直。

然而,那个房子是一个锚。买房是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打算,新房位于名校区域,牵连着孩子择校求学,以及一个不会下坠的未来。

人类学家豪道斯 · 魏斯在《我们从未中产过》一书中,将中产形容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时时陷入对坠落的恐惧

在深圳罗湖,口岸大厅内,务工者、上班族、陪读妈妈、炒房客排成长队,T 恤、连衣裙和西装混杂,步履匆匆,涌动如潮。

2017 年,来自河南小城的张灵,坐了七小时高铁,在台风夜从深圳入港。

暴雨中,她独自拖着行李箱,艰难来到住处。那是位于九龙广播道的破旧洋楼,被房客们称作 " 广播道的贫民窟 "。

她和三名室友挤住 16 平小间,轮流睡卧室和过道,每人每月要交房租四千港元。房间处处漏水,电器大多不灵。

港片里的香港流光四溢,烟火红尘,而真正来这里生活后,感觉又是不同。

齿轮在无形处运转,系统在虚空里轰鸣,一切都是那么快,行人过红绿灯也要小跑,茶餐厅里收盘声干脆利落。

快节奏之下是高消费。外卖费 15 元起,打车 20 分钟 100 块加,疏通管道两三下,耗资七八百……港人爱说人情冷暖:算钱时,就感觉冷了。

铜锣湾面包店内,小雅怀念东莞工厂的免费宿舍。工厂包吃包住,她每月能轻松攒下三四千。

现在她每天在面包店站八九个小时,吃穿用度近乎苛刻,也不过勉强存下同样数。

" 房租 6000 元,餐食 3000 元,水电网费 1000 元…… ",每递出一张纸币,小雅就会想," 一小时又白干了。"

和小雅一样,许多港漂要拼尽全力,才能维持和在内地时一样的普通生活。

压力弥漫在各个阶层。白领李丽发现,她三分之一工资都用来交老破小的房租,每月存款水平,回到了刚毕业状态。

十几平出租房,租金 7000 多元,上班地铁票价 12 元,早餐包子 15 元,中午廉价快餐也要 50 多元,晚上回住所附近茶餐厅,一道菜 70 多元。

生存之外,她憧憬的香港职场也现出本来模样。

金融公司聚集的中环,早高峰有时速 80 公里的亡命小巴,鸣笛声里,小巴一路飞闯红灯,高速过弯。

司机一个急刹车,白领涌出车门,挤进便利店,抓起三明治,转身快步冲入大厦。入夜,中环高楼总有灯火彻夜不熄,白领们调侃 " 整个中环陪你加班 "。

李丽的公司不要求加班,但并不意味着工作量少。港人注重效率,她每天到公司就飞速运转,但做不完的表格还是要带回家做。

那些陪读的妈妈们,也同样发现光环下的残酷。

香港精英教育环境下,鸡娃无法避免。小学生会在英文课上接电路板,10 岁就学电脑编程,赢在起跑线是准则。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香港家庭的教育支出排名全球第一。

一位经历过香港高考的学生说,整个学生生涯,就像用短跑的力气去跑马拉松。

那些漂泊香港的人像换个城市奔跑,而且跑得更孤独。

听不懂粤语,吃不惯港餐,文化差异让他们交友困难,周末,有人宁愿打开地图,对着导航原地兜圈子,也不愿开口说普通话找人问路。

今年年初,有妈妈发了张抱女儿站在海边的照片,海风吹起发梢,配文里写道:迷失香港,无以言表

无论几月赴港,手机天气最常见提示是气温 30 摄氏度,伴随雷雨。

这是一座海气蒸腾的城市,海风狂野,但也高低有差。九龙笼屋几条街外就是半山豪宅区;拥挤地铁之上就是奢侈品商场;在维多利亚高楼俯视,众生如蚁。

港漂说,香港充满可能,但残酷时也不留余地。只是围城外的人们,不愿相信这点。

2022 年 10 月,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申请名额。

自此之后,咨询高才优才申请的人越来越多。社交媒体上,各类攻略和推销层出不穷。

然而,不管以留学、高才还是优才方式入港,获得签注只是第一步,最难的是续签。

续签要求在香港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还要待够七年。

过来人称,能否留港,关键还是要看申请人有没有创造足够多的收入、有没有纳税。目前 80% 优才的结局,都是转永居失败。

" 如果解决不了续签和转永居,一切好处,都是幻梦。"

为了续签,许多人全力求职,但香港的行业种类并不发达,可选工作十分有限。

有女生硕士学的生物学,她许多同学在港找不到工作,转赴内地,留下的或入金融,或做物流,无一专业对口。

保险成为最后的归途。各个优才高才续签讨论群里,常能看到备注名校毕业的人问:" 有没有保险公司推荐?"

湾仔活道 27 号职业训练局大楼前,每次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结束,保险公司就会分发传单,传单上的诱惑加粗醒目:香港身份。

即便留下,艰难旅途也才刚刚开始。

在车展兼职的乔乔,已在艺术品公司实习了两年。上学和实习之外,她每周仅有一天休息日,四处奔波兼职。

湖南郑先生,曾顺利通过香港工作面试,但最终放弃。40 万港币的年薪,依旧无法满足一家老小生活。

赴港中介坦言,香港的生活居住成本,以及子女教育成本,并非普通中产家庭所能负担。大多数人只是想趁政策之风,先拿门票,至于未来如何,依旧茫然。

大学时,小雅看过很多遍《甜蜜蜜》,张曼玉穿着麦当劳的红色工作服,一边擦窗,一边笑说 " 恭喜发财。" 那是小雅对香港最初的印象:永远生机勃勃。

现在,香港依旧充满活力,但小雅自己已疲惫不堪了。

来之前她听说,在香港,打车半小时即可抵达山脚或海边,但来后五个月,她只是日复一日机械工作,根本没有力气出去游玩。

她计划着,等学徒期过,再攒攒钱,就回东莞。

" 香港很美,但不适合普通人。" 一位计划在七年之期时离开的港漂女生说。

有港漂妈妈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复,来港后感慨就是 "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很难真正走向旷野。"

河南女孩张灵现在香港一所公立学校教书,每天早上她要乘地铁过海,下班再回出租屋。

留港快七年,搬家数次后,她即将等来永居身份,但买房仍遥不可及。她还是要继续漂着,变换住所。

社交圈有限,没几个能一起游玩谈心的朋友,也不知何时才能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有段时间,家人心疼她港漂辛苦,劝她回家考公。

但张灵说,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勇敢承担选择留下的结果,即便前路未知。

她读懂了张爱玲笔下的香港," 一座华美而悲伤的城市 ",有着 " 凄清的天与海 "。

地铁里,HR 的手机上,来自内地的求职消息还在不断涌入。

人们进出围城,梦熄梦醒,如港夜灯光,永不止熄

(文中人物为化名)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广州:非本市户籍中心区购房只需6个月社保、首套房首付最低15%

广州:非本市户籍中心区购房只需6个月社保、首套房首付最低15% 继上海后,5 月 28 日,广州发布进一步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 通知提及,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

2024-05-29 02:17:56

​广州楼市新政: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取消利率下限

广州楼市新政: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取消利率下限 5 月 28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通知显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2024-05-29 02:15:33

​河北一75岁退休干部举报当地县委书记后 被逮捕并提起公诉

​河北一75岁退休干部举报当地县委书记后 被逮捕并提起公诉

河北一75岁退休干部举报当地县委书记后 被逮捕并提起公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微敖 2024 年 1 月 2 日,年逾 75 岁的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退休干部马树山因通过邮寄信件给河北省、唐山市...

2024-01-18 17:07:03

​不想花钱的年轻人,把盒马逼成了折扣店

不想花钱的年轻人,把盒马逼成了折扣店 无论是 中产标配 盒马,还是传统超市巨头永辉,都在 2023 年表达了 低价 的决心。线下比线上还要便宜,为什么仍然有消费者不满意?折扣化...

2024-01-18 17:04:33

​张近东“重返”苏宁,要沿着国美的老路前进?

​张近东“重返”苏宁,要沿着国美的老路前进?

张近东“重返”苏宁,要沿着国美的老路前进?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新媒科技评论 在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两年半以后,张近东再次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身份重回公众视野。在苏...

2024-01-18 17:14:45

​西餐三大顶级食材,怎么都成了中国地方特产?|财经峰评

​西餐三大顶级食材,怎么都成了中国地方特产?|财经峰评

西餐三大顶级食材,怎么都成了中国地方特产?|财经峰评 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威力, 中国人的开放、智慧与进取,尽在其中。 作者|胡润峰 编辑|刘洋雪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尔滨出...

2024-01-18 16:59:34

​“新能源之都”GDP破万亿 江苏第5座万亿城市诞生!

​“新能源之都”GDP破万亿 江苏第5座万亿城市诞生!

“新能源之都”GDP破万亿 江苏第5座万亿城市诞生! 财联社 1 月 17 日讯(记者 赵子祥) 本月中旬起,江苏省各设区市陆续进入 两会 时间,1 月 15 日起,省会南京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

2024-01-18 16:57:04

​当哈药六厂变成网红打卡地:争议的药厂,突围的哈尔滨

​当哈药六厂变成网红打卡地:争议的药厂,突围的哈尔滨

当哈药六厂变成网红打卡地:争议的药厂,突围的哈尔滨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住在红旗小区的嘉欣没有想到,家门口那座再熟悉不过的巴洛克式建筑,会成为游客到哈尔滨...

2024-01-18 16:54:34

​我们,怕是配不上西湖醋鱼了

我们,怕是配不上西湖醋鱼了 多年以前,同友人慕名前往西湖边某家著名餐厅,打卡了两道杭州名菜: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我善意提醒他: 咱们外地人,得谦虚...

2024-01-18 16:52:05

​新银发旅游,文旅的下一座“富矿”

​新银发旅游,文旅的下一座“富矿”

新银发旅游,文旅的下一座“富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观潮新消费,作者 | 刘煜,编辑 | 杜仲 2023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2024-01-18 16:49:35

​英伟达、高通、英特尔、AMD四巨头围猎自动驾驶:谁将成为汽车"芯"王?

​英伟达、高通、英特尔、AMD四巨头围猎自动驾驶:谁将成为汽车"芯"王?

英伟达、高通、英特尔、AMD四巨头围猎自动驾驶:谁将成为汽车芯王?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杨玲玲 在自动驾驶这盘棋局上,半导体巨头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日,在...

2024-01-18 16:47:05

​给鸡穿衣,小众宠物背后的生意经

​给鸡穿衣,小众宠物背后的生意经

给鸡穿衣,小众宠物背后的生意经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刺猬公社 当我拿着宠物鸡穿衣服的图片给大家看的时候,编辑部的同事们愣住了。 什么?鸡也要穿衣服吗? 办公室内沉默了...

2024-01-18 16:44:36

​指数继续向下寻底,要打2800点保卫战?

​指数继续向下寻底,要打2800点保卫战?

指数继续向下寻底,要打2800点保卫战? 今日收盘,沪指报 2833.62 点,跌 2.09%;深成指报 8759.76 点,跌 2.58%;创业板指报 1699.62 点,跌 3.00%。两市成交额 6376 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

2024-01-18 16:42:06

​2024 年最戏剧性的一幕:全国都摊牌了 北京上海还在忍

​2024 年最戏剧性的一幕:全国都摊牌了 北京上海还在忍

2024 年最戏剧性的一幕:全国都摊牌了 北京上海还在忍 文 / 青城桢楠 哈尔滨的泼天富贵谁不眼红? 最初各地比较含蓄,以蹭流量为主,惯常操作是和哈尔滨搞联名,你好我好大家好。...

2024-01-18 16:39:36

​最新出生率公布 人口学家梁建章:建议给有孩家庭每月1000-6000元

最新出生率公布 人口学家梁建章:建议给有孩家庭每月1000-6000元 摘要 2024 年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 2023 年人口数据显示:总人口为 14096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08 万人。全年出生人...

2024-01-18 16: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