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绝育手术的公猫还会发情吗?为什么还要做羞羞的动作?
2024-11-21 16:20:36
连城“走古事”,这样的传统民俗,已经很少见了
元宵节虽已过去,但我还是想把这个特别的元宵节民俗分享给大家。连城,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是闽西客家人的祖籍地。这里还保留着完好的元宵节民俗,而连城的罗坊乡,元宵节更像是一场盛大狂欢节,因为他们有一种叫做“走古事”的大型民间祭祀活动,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
走古事这个传统据说来自湖南,古代连城罗坊常闹旱涝两灾,当地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过来,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慢慢变成了元宵汉族民间娱乐活动,自此流传延续至今。
每年走古事都会在农历正月十四、十五举行。“走古事”有七棚,所谓“棚”,即扮演古事的轿台。每棚古事有两名7至10岁左右的男童按戏曲装扮,脸上画上脸谱,身穿戏服,一名主公,一名护将。七棚人物分别是领先的天宫、武将;后面依次排列为李世民、薛仁贵,刘邦、樊哙,杨六郎、杨宗保,高贞、梅文仲,刘备、孔明,周瑜、甘霖。
由小朋友扮演的主公要直立在一根铁杆上,踩高跷时腰身用铁圈固定;古事走起来摇摇晃晃,惊心动魄;护将则坐在轿台上,用手托起主公,形成两个层次。轿台是由木柱镶成的方形框架,四周饰以精美的画屏、两根轿杆,每棚约200多公斤,需用22人抬。这种客家人的传统又叫“飘色”或“铁枝”,在福建和广东一些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还保留着。
罗坊走古事有陆上和水上两场,一般要“走”两次,正月十四一次,正月十五一次。正月十四这天一大早,抬“古事”的青壮年就穿上红衫,打红绑脚,穿新草鞋,抬着古事,以天官领路,其他六棚跟随,后有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十番鼓乐队,一路鸣铳,来到罗坊的屋背山坪。
此时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游客早已等候多时,长枪短炮,呼唤呐喊。村民把菩萨轿、彩旗、宝伞置于中间,“古事”列队抬在外围,奔走在约400米的椭圆形的跑道上,除领头的天宫不能超越外,后面六棚古事竞相跑前,每跑两圈,休息十分钟。鸣一响铳为号,又开始下次竞走,如此重复四次。第五次改跑为游,走“剪刀叉”,第一圈顺走,第二圈逆行,此次不限圈数。
第二次是正月十五上午。此次“走古事”,上午仍依正月十四的走法,到正午一时许,“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鼓乐队互相泼水至湿透,然后响三铳,“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竞争激烈。规矩一样,仍是不能超越天宫一棚,但后棚若能超过前棚,则视为吉利,于是“古事”们在溪里群追群赶,高潮迭起,直到抵达终点河边为止,一年一度的“走古事”这才告终。
近年来罗坊走古事不仅吸引了本地人来看热闹,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摄影和民俗爱好者的到来,罗坊乡政府考虑到安全因素,也更改了一些规则,将以往的竞技取消了,使得走古事成为一种元宵节的热闹狂欢节活动。
走古事已经列入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事中用到的十番乐演奏在福建和广东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欢迎和我们分享哦!
2024-11-21 16:20:36
2024-11-21 16:18:24
2024-11-21 16:16:11
2024-11-21 16:13:58
2024-11-21 16:11:45
2024-11-21 16:09:32
2024-11-21 16:07:19
2024-11-21 16:05:06
2024-11-21 16:02:53
2024-11-21 16:00:41
2024-11-21 15:58:28
2024-11-21 15:56:15
2024-11-21 15:54:02
2024-11-21 15:51:49
2024-11-21 15:49:36
2024-11-21 15:47:23
2024-11-21 15:45:10
2024-11-21 15:42:58
2024-11-21 15:40:45
2024-11-21 15: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