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颖颖》:多维融屏绘短篇精品,四代相承传家国记忆
2025-04-16 05:43:00
韩寒变了吗
印象中近几年除了新片上映,韩寒鲜少露面接受采访,微博上也很少见他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说的最多的是“感谢XXX”。
人到中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韩寒也佛系了。
结果刚一开年,他就“憋不住”参与了一档对话节目叫《2021,有一说一》。恰好这个节目前两天上了热搜我瞄过一眼。
上热搜的原因并不复杂,蔡康永洋洋洒洒一大篇向大S道歉,本以为发生了了不得的龃龉。仔细一看,原来是他在《2021有一说一》节目上爆料大s曾在拍戏时跟助理打手语来沟通。这番话被某些网友断章取义为大s对待助理像是驯狗,再联系上下文进一步误解大S对待男友也像驯狗。
顺摸着我打开了西瓜视频《2021有一说一》,看完发现不是恶意剪辑,确实只是误会。打手语在拍戏和录制节目中很常见,比如我参加过《快本》的录制,导演经常在台下用手势示意台上的主持人注意控制节奏。
单拎出来看这个例子好像是不妥,其实蔡康永想说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该用工作中的沟通方式,看似很高效,但那不是互相理解。
有意思的是,西瓜视频这个节目叫“有一说一”,分别邀请了蔡康永、韩寒和傅首尔三位敢说真话的嘉宾走上街头,直面群众对他们的犀利发问。不曾想还是难逃被断章取义、恶意曲解的命运。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了。
或许就是因为真话刺耳,说的人少,才显得另类,难免要受到非议。
韩寒就是典型。
韩寒一直以犀利、敢说闻名,被称为“讲真话的既得利益者。”梁文道曾盛赞他是当代鲁迅。郑渊洁说他很像《皇帝的新衣》中那个说真话的小孩。
但最近几年,每次他出来接受采访,问题总绕不过——你怎么变了。
在《2021有一说一》中也是,韩寒一露面,就遇到“灵魂拷问”:
“你算不算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你以前一直都是一个很狂的人,现在怎么好成这个样子了?”“你是不是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18岁的他遇到不友好的提问,会选择跟对方“互喷”。《2021有一说一》放了一小段他当年在某个节目上,怼一个说他的才华很快就要枯竭的“好学生”的视频。对方比他大十二岁,他毫不客气地将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但在《有一说一》节目中,他变得谦逊。面对围观群众的诘问,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语气温和:“我其实一直以来,在生活里都是一个很nice的人。”
谈不再抨击烂片,他坦诚是顾及人情世故:“以前自己骂烂片很过瘾,但现在情不自禁想骂烂片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熟悉的朋友在那个剧组里面,这个时候就会想到朋友的音容笑貌和一起拍片的快乐往事,我想到当我写了这个文章以后,他一定会说,‘哎呀哥们,手下留情’,这个时候你就会想,算了,忍一忍吧。”
现在的韩寒愿意在不突破原则的前提下,为了让别人高兴而让自己不那么高兴一点点。
也有一些原则是坚守不住的,比如不喝酒:“我以前在大概十几二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是完全不喝酒……但是到后来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你是坚守不住的……你可以不喝酒不应酬,但有时候你在车队,刚比完一场赛,很多维修技师、很多兄弟,他们都非常的辛苦,你自己情不自禁地就要上去敬他们一杯酒。”
韩寒最崇拜的钱锺书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进入人生中场后,韩寒的心境自然而然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改变。尤其是在他成为了丈夫和父亲之后,表达欲依然在,只是转变了对象。18岁时他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种叛逆,也是青少年刚刚成年时急不可耐向成年人争夺话语权的表现。但现在有单独的那么一两个朋友或者家人,向他们表达就足够了。
大家觉得他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其实这本就是成长的必经路径。“哪怕生活一帆风顺,仅仅是因为亲人的纷纷离去,也会给你的心态带来很大变化。”
不是只有年少轻狂、怼天怼地才叫棱角,能一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失为中年人对抗“油腻”的勇气。就像回答“长大以后成为了自己不想变成的那种人?”这个问题,韩寒说自己已经成为了小时候就想成为的人,拍电影、成为赛车手都实现了。
“没有人知道我想成为什么人,除了我自己。”
曾经我们需要韩寒的反叛,需要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反思教育和传统价值观。二十年前的《对话》节目上,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下过断言:“这种文化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不断得有人扮演这样的角色。”
当时十八岁的韩寒对这种话嗤之以鼻,虽然嘴上没说,但表情出卖了他。他内心并不认可专家认为他的反叛是一种表演。
但后来他自己在采访中承认很多时候是赶鸭子上架。他在微博发过一个视频,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个时代从来没有风向标,时代所指,就是风向。”
所以,韩寒的出现不是偶然,是“时势造英雄”。而现在我们不再需要一个意见领袖,因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你说我听,是我们说大家听。
单单“软饭男”这个话题,在西瓜视频上就有很多种看法。傅首尔在上海鲁迅公园“舌战”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但当她抛出“女主外、男主内”这个问题后,根本不需要她演讲,大爷大妈们自然就“开杠”了。
一位大爷认为男的在家带孩子是吃软饭、没出息的表现。马上就有另一位大妈跳出来说“在家带小孩不一定就是吃软饭,是因为有这个能力。”
没错,李银河在西瓜视频的《银河说》系列视频中就说过“能吃软饭的男人必定都有超凡脱俗之处。”
蔡康永在《2021有一说一》提问社交联想到什么,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恐惧。这并不奇怪,西瓜视频创作者简里里科普过,其实人群中有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虽然高敏感的人容易自我攻击,但他们所拥有的特质也使他们的工作能力更强。最重要的要学会放过自己。
“内卷”是今年的大热词,连韩寒都逃不过被问及中年危机。被称为 “最美瓜二代”的河南女孩麦小登也许给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她毕业于新闻专业,做过编辑,送过外卖,也开过一家小服装店,但都失败了。后来因为父亲病重,她选择回家照顾父亲,并坐上拖拉机承包了家里的农活。没想到因为分享乡村生活的视频成为网红。田园生活没有禁锢她的梦想,反而帮助她实现了自我价值,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我很喜欢她在《2021有一说一》里说的一句话,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总是被骂,地包天呀、长得黑呀、娃娃音……既然有这么多质疑的声音,不如切合实际做得更好一些。
杨笠在脱口秀里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反正都要被骂,不如多发些广告,这是我通向自由的道路。
韩寒经常调侃自己是上个世纪就出道的名人,我突然有点好奇,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若此时出道还能一鸣惊人吗?答案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没有怀才不遇,只要他愿意说,总有一方天地供他有一说一。
2025-04-16 05:43:00
2025-04-16 05:40:45
2025-04-16 05:38:29
2025-04-16 05:36:14
2025-04-16 05:33:58
2025-04-16 05:31:42
2025-04-16 05:29:27
2025-04-16 05:27:11
2025-04-16 05:24:56
2025-04-15 20:49:44
2025-04-15 20:47:28
2025-04-15 20:45:12
2025-04-15 20:42:57
2025-04-15 20:40:41
2025-04-15 20:38:25
2025-04-15 20:36:09
2025-04-15 20:33:54
2025-04-15 20:31:38
2025-04-15 20:29:22
2025-04-15 20: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