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守灵夜时才晓得的民俗禁忌
2025-04-16 05:31:42
842万!福州最新人口数据,如何赶上千万人口目标?
2月15日,福州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2021年福州市常住人口达到842万人,比2020年增加10万人!福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更达到全省第二。
乍看之下,这份数据颇为振奋人心。但若与去年公布的“强省会”目标比对,隐隐的忧虑便浮现于眼前。这其中有何“猫腻”?福州人口增幅的目标又该如何完成?
10万VS33.6万!这份成绩单合格吗?
2月15日,福州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公布最新人口数据。2021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福州市常住人口达到842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
2021年的福州的常住人口数,不仅与泉州差距进一步缩小至43万人,同时,福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73%,同比提高0.5%,排名仅次于厦门,位居全省第二。
乍看之下,这份上涨的人口数据,颇为亮眼,算得上是一份好成绩。但若打开去年发布的《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细心比较,就会赫然发现:
“到2025年福州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
而这一目标,在今年1月7日,福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福州市长吴贤德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被提及。
据1月7日人民网福州电文报道,在刚刚开幕的福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福州市为今后五年工作定下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7.6%左右、总量突破1.7万亿元,常住人口达1000万人左右,省会首位度达25%以上……
以2020年832万人的人口来算,5年期间,福州需增长168万常住人口。也即5年年均增长33.6万人的常住人口。
当33.6万人的目标增幅遇上10万人的实际增幅,2021年的人口增幅数据不仅显得“单薄”,更可以称得上是一份不合格的“成绩”。
比比看!落于“人后”的“抢人”政策
众所周知,人口就是生产力。这不仅仅关系到福州楼市甚至福州未来的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福州定下“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大目标。而打造强省会,打造更高的城市量级,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人口,紧盯人口,已然成为影响城市的命运与未来。
但从福州披露的新数据来看,如此不佳的成效,原因在哪?
首先,是抢人的时机。
2020年末,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落户条件壮大人口规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落户条件,实现落户“零门槛”,全面放开近亲属投靠条件,实现投靠“零门槛”。
政策截图
虽然这条政策在整个福建省内尚属首创,但放眼全国大环境,早已“落于人后”。
自2017年起,全国多个城市开启落户新政,开启“抢人”大战。其中,其中、深圳、杭州、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分别放宽落户的年龄限制、购房补贴、降低落户社保缴纳门槛等方面发力。
2017年8月,长沙市发布《长沙人才新政22条》,不仅放宽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租房和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博士后科研人员生活补贴;“四青”人才奖励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开办费补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扶持资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
2018年1月1日,成都市实施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制”,规定4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可以在成都直接落户。
2019年2月,西安市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放宽本科(含)以上学历、本科(不含)以下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全国高校中校生可直接落户。
其次,是保守的政策。
2020年4月,南昌就祭出引才大招——零门槛落户,号称“来了就是南昌人。”
简单来说,南昌零门槛落户核心内容三点:全面取消在南昌市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允许租房人员落户所在社区集体户;放宽落户地址限制,允许在部分非住宅(公寓、商住楼)和单位自建员工宿舍地址上落户。
甚至在后续的政策中,还放开了公寓和商住楼划入南昌的中小学招生学区房。
彼时,当省外各城基本全面开花,一些城市更变成了劳动力之争,当年便造出“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等关键词。前后对比之下,作为“后来者”的福州,不仅政策的出台“姗姗来迟”,而且相关措施基本是“萧规曹随”,两相对比,顿觉“不香了”。
核心在哪?产业与高校资源的双受限
比起“抢人”政策的步履蹒跚,更大的短板则是在产业与高校资源的不足。
据2021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福建省有1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福州企业入围11家。
虽然这份成绩,放眼全国平均水平仍属前列,但同在东部经济省份中,优势不足。以杭州为例,2021年,杭州共有36家杭企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一个市的企业数量就远超福建一个省,达半数以上。
在产业分布不足的短板下,福州知名大学的不足,甚至全省最知名的大学也没有落户在省会城市,更是让福州与其它省会城市拉开差距。
以武汉为例,截止2021年数据,该市共有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130万在校大学生。其中,更有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7所“双一流”大学。
相比之下,福州的教育资源如何?截止2021年,福州仅有35所高校,包括18所本科院校和17所专科院校。而在“双一流”大学上,至今只有福州大学一所。
正是因为武汉强大的教育资源,让武汉市长周先旺在2017年就能有底气地喊出“让百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不是一句口号。”,更能在当年就拿出“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并将率先出台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等政策,刺激高校优质人才留在武汉。
要知道,优质的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大学,不仅能吸纳大量优质学子聚集,其毕业后也必然留在就读城市就业创业,提供经济发展的“血液”。
以福州大学官网数据为例,其2018届本科毕业的4066人中,选择在福建工作的人数为3101人,占比达到73.82%
优质企业和高校对吸纳优质人才留在所在城市的作用之大,不言而喻。也正是产业与教育的短板掣肘,让福州在出台引才政策上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步步慢,招招弱。
“首战不利”!福州如何“后来居上”?
虽然,福州的人口增幅数据“开局不利”,但这不意味着束手无策。毕竟,2021年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24.48亿元,增长8.4%。尚且雄厚的家底,仍还有足够的手段,“后来居上”。
怎么做?
这点上,首先不妨参考国内其它城市的“引才留人”政策力度,持续加码。
2月17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应届毕业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加大“引才留人”的政策力度,一方面可以持续留住本省本地优质人才留榕工作,同时,依托较好的经济体量,仍能从教育强市中,抢得“一杯羹”。
当然,加码政策力度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福州,自然也能吸纳人口。
2021年10月18日,厦门市住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公布对“三高”企业骨干员工再度发放半数的保障住房份额,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可谓“诚意满满”。在本号《仅为“留企”么?这个城市号称人口一年暴涨近百万的背后逻辑》,就对厦门此次政策详细,并得出“像厦门这样针对企业的类别施行人才保障房的政策,值得福州参考”的结论。
再次,对于福州高校资源的短板,仍有可以学习借鉴的进步空间。
日前一篇名为《中国经济第一省,正在疯狂建大学》在网上颇火,说的是广东省尤其是深圳市这些年在大学城上的投入。据悉,早在2000年,深圳便率先开启了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名校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建大学城,落地了这些名校的深圳分校。这些年,深圳人口尤其是人才的急速扩大,与此有很大关联。
人口直接影响城市的命运,如何在引才之路中“后来居上”,“对症下药”尤为重要。房谈君相信,以福州的地理格局和经济趋势,撑得起一座产业兴旺、高校云集的城市,更有底气在激烈的国内城市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事在人为!
2025-04-16 05:31:42
2025-04-16 05:29:27
2025-04-16 05:27:11
2025-04-16 05:24:56
2025-04-15 20:49:44
2025-04-15 20:47:28
2025-04-15 20:45:12
2025-04-15 20:42:57
2025-04-15 20:40:41
2025-04-15 20:38:25
2025-04-15 20:36:09
2025-04-15 20:33:54
2025-04-15 20:31:38
2025-04-15 20:29:22
2025-04-15 20:27:07
2025-04-15 20:24:51
2025-04-15 20:22:35
2025-04-15 20:20:20
2025-04-15 20:18:04
2025-04-15 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