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年中华老字号广誉远董事长吕洪宇荣膺“杰出社会企业家校友”
2024-10-24 02:23:26
开国少将吴忠,历经8年审查结论清白,年已66岁批准离休
作者:喵哆哩
1987年6月18日,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少将、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获得“新生”。经过长达8年的审查,他终于重获组织的信任和理解。组织上明确作出结论,吴忠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期间,没有参与任何阴谋活动。
历史还了吴忠一个清白,面对这样的结果,吴忠甚感欣慰,赋诗一首:戎马生涯五四载,云山空阁我何在。逢春枯木情无限,劫后重归慈母怀。
这一年,吴忠66岁,已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组织批准他离休。告别军旅,吴忠回到了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故乡,重返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站在木门场眺望远处的山梁,那正是当年红四方面军与四川军阀交战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吴忠军旅生涯的起点。
站在木门场孙家祠堂前,地方党史部门的工作人员问吴忠:“是什么原因,让您13岁年纪轻轻就参加了红军?”
吴忠摆摆手,说,我那个时候才13岁,也不懂得什么理论,参加红军只想报仇,打棒老二,再就是吃口饱饭。只不过我不怕死,枪声一响,就往上冲,一点不含糊。
吴忠的这种品质,可以视作开国将帅成长经历的缩影。许多将领参加革命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革命理论,有的只是为了吃口饱饭,有的则为了报血海深仇。
比如,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里说,听村里面的人摆龙门阵说,姓列的俄国人帮助中国穷人,所以我们就从心眼里爱戴他,蓄平头的日本人,是侵略者,要灭中国,所以我们就从心眼里憎恨他。官老爷和富人都仇恨革命,这说明革命就是穷人的事业。
再比如,王近山将军,从9岁开始给大户人家放牛当长工,他最开始认为杀富济贫就是革命,后来又认为薛刚反唐是革命,直到他真正拿起武器加入革命的队伍后,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
……
闲言少叙。吴忠革命生涯的第一战,是红第十一师三十三团二营四连。熟悉军事的读者都知道,红三十三团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团,以勇猛顽强、敢打硬仗、恶仗著称,是徐向前元帅最为器重的红军团之一。团长兼政委程世才更是一员猛将,后人称之为,“战火中打造的不世将才”。
在这样的团队里,吴忠奠定了铁血军旅的血性基础。
吴忠参军第一战,是元山场反击战。这场战斗对吴忠今后带兵打仗的观念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吴忠说,尽管战争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但是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敢不敢拼命,敢不敢刺刀见红”,战争的基础是战斗意志的比拼,不敢和敌人刺刀见红,这战术那战术都是空话。
元山反击战的战场上,少年吴忠面对敌人丝毫不惧,紧跟着连长冲进了敌群中间,面对虎视眈眈的敌人,吴忠与连长默契配合,与敌人白刃格斗,歼灭数名敌人,让战友们刮目相看,更是获得了连长的喜爱,从此连长一直把他带着身边。
1933年6月,吴忠在红四方面军扩编中,升为副班长,之后没多久荣升为排长。其间,准备发展其加入组织,可是因为他年龄太小,只能先入团。加入团组织后,吴忠为了表示自己永远忠诚,决定将自己的名字由“吴光珠”改为“吴忠”。
在那个年代,改名字在红军队伍里并不罕见,十大将几乎都有改名字的经历,粟裕将军原名粟多珍,黄克诚将军原名黄时暄,谭政将军原名谭世铭,陈赓将军原名陈庶康,罗瑞卿将军原名叫吉娃子,14岁时老师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罗瑞卿”……
从他们改名字的经历来看,很大一部分与其经历有莫大的关系,甚至有些将帅把改后的名字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吴忠就是其中的一员,后来,主席也称赞他“吴忠有忠”。
吴忠不仅有忠,还有勇有谋。万源保卫战,吴忠见营长受伤便停下冲锋的步伐,准备抢救。营长举起枪对着吴忠的头顶就是一枪,见如此状况,吴忠彻底傻了,营长怒吼着着对他说,肠子是我的,脑袋是你的,你给我滚,继续向前冲。
吴忠看见营长如此恼怒,立马转身冲向敌人。战斗结束了,吴忠返回寻找营长,发现营长早就牺牲了。他不解地问连长,为啥营长宁愿死也不让别人救他?连长说,红四方面军打仗有一条规矩,部队发起攻击后,突击队员不能停下来救伤员,要由战场救护人员负责救治,违者按临阵脱逃论处,可以执行战场纪律。
听了连长的解释,吴忠暗自庆幸,自己差点被营长枪毙。吴忠后来想了想,很认同这一战场规矩,并将这一规矩铭记于心,付诸于实践。
那是1940年的春天,晋西支队在濮阳南边与蒋军石友三部一个团遭遇,双方发生激烈交火,吴忠脚部被子弹击中受伤。营教导员李觉让战士们把连长吴忠抬下去疗伤。两名战士光嘴上答应,就是不行动,战士们谁也敢去,谁去吴忠就用枪打谁,还说这是红军打仗的规矩,冲锋号一响,不准任何人停下来抢救伤员。
李觉很是恼火,立即命令战士们把吴忠抬下去,吴忠倔强不肯,还说四方面军打仗就这规矩,冲锋时没有救伤员的道理。李觉说,这是晋西支队,不是你四方面军。战斗结束后,李觉向团领导建议,吴忠是个人才,但是打仗不要命,如果继续当连长非在前线送命不可,为了保护人才,应该调整一下他的职务,让他到营里面当副营长。李觉的建议,保住了一颗将星,保住了一员猛将。
1940年12月下旬,吴忠所在的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三旅缩编,由3个营12个连外加1个炮连、特务连缩编为团直属5个连。很多营长当连长,连长当了排长。
吴忠分到团机关当了一名作战参谋,整天与数字、报表打交道,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尤其是写战斗月报,这是作战参谋的基本业务之一。以往仗打得好的时候,战斗月报很好写,数字、经验、战果信手拈来。进入1942年10月,部队仗打得不好,吴忠情绪不高,到了上报战斗月报的日子,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找团长发牢骚:战斗月报怎么写,写什么?总不能只写教训,没有战果吧。
团长作为指挥员,也是要面子的,听了吴忠这么说,面子上自然挂不住,没好气地回答他,你问我,我问谁?作战参谋写不出战斗月报,你是干啥吃的?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可真难为吴忠了。在团长处碰了钉子,吴忠更是气闷,随便写了300字,应付了事。没想到这一应付,却把旅长王秉璋惹毛了。打了几个胜仗,就翘尾巴了?竟敢拿战斗月报当儿戏。王秉璋旅长让旅部通知吴忠,战斗月报重新写,还要写一份检讨。
吴忠把检讨和战斗月报亲自送到旅部,等待发落。很快旅部通报下来了,吴忠被全旅通报批评,这是吴忠入伍以来第一次被通报批评,这对于时年仅有21岁的他来说,打击中伴随着幸运,因为这一路走来,他太顺了,这样的顺,容易让人头脑发热,适当的敲打,能够让人冷静,从而走向新的阶段。
是的,经此小小的打击,吴忠戎马生涯中最传奇的经历即将展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2024-10-24 02:23:26
2024-10-24 02:21:11
2024-10-24 02:18:55
2024-10-24 02:16:39
2024-10-24 02:14:23
2024-10-24 02:12:07
2024-10-24 02:09:51
2024-10-23 12:41:46
2024-10-23 12:39:30
2024-10-23 12:37:15
2024-10-23 12:34:59
2024-10-23 12:32:44
2024-10-23 12:30:28
2024-10-23 12:28:12
2024-10-23 12:25:56
2024-10-23 12:23:40
2024-10-23 12:21:25
2024-10-23 12:19:09
2024-10-23 12:16:54
2024-10-23 1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