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顶级吃货的小吃排行榜!
2025-04-12 06:11:20
清华首位退学博士王垠:退学后远赴美国,40岁被微软封杀,为啥?
2005年9月22日下午3点,清华大学东主教搂导师办公室。
一位副导师,对着一位年轻人大声咆哮:“你瞧不起我们。你很聪明,可是我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你知道我们付出多少努力?”
而坐在,导师对面的年轻人一脸平静,等待导师完全说完后,就站起来了身,头也不回的走出导师办公室,并申请了退学。
就这样,年轻人成为清华历史上第一位退学的博士——王垠。
之后,他先后分别考入校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伯明顿分校这两所名牌大学,但最终还是从两所名校退学,这个大概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跟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不仅退学,他还裸辞,40岁时因为执意要退出微软,惹怒微软管理层,被微软全球封杀,永不录用。
但他只是淡然一笑:“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值得我为他们工作。”
王垠到底是什么来历,竟然会这么做?
01
王垠家在四川,父母都是高中老师,父亲更是有教出清华学生的光辉历史,这是他们一家人的骄傲。
所以,王垠很小的时候,经常就被妈妈拉着小手,指着一个大哥哥的照片说:“这位大哥哥考上清华,为我们整个中学都争光。你也要考上清华,将来光宗耀祖。”
其实,小王垠根本就不知道清华是个什么地方,既然母亲说了就呆呆地点头了,像是同意了母亲的话。但是王垠对于清华还是有自己理解,因为经常听爱因斯坦、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所以,他认为清华就把他造就成爱因斯坦和牛顿这样的人的地方。
于是,王垠的清华梦就此诞生了。
但是,再远大的梦想也敌不过孩子的好奇心。
比起实现清华梦,小时候的王垠更愿意探索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行的,所以,王垠经常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观察蚂蚁,发现蚂蚁总是用触须接吻然后四散而去,王垠经常在想,蚂蚁们在说什么。曾经为了找到蚁后,王垠先是在蚂蚁洞前面放糖,后来发现这个方法没有用,于是,又来了一招水漫金山,可惜一次都没成功。
那时候,王垠享受着各种探索的乐趣,倒腾着各种实验。他说:“鲁迅有他的百草园,我也有自己的实验田。如果小时候,鲁迅先生是一位艺术家,那我就是一名科学家。”
王垠的妈妈希望他学习书法,以后当个书法家,但是,王垠总是坐不住。
他特别喜欢物理,开学前,总要先把物理书的实验都做了一遍。
02
上了高中后,学习的压力陡增,为了考上清华。王垠每天都早起,来到饭桌面前,吃下一大碗妈妈煮的面。然后冲到教室,读书,做练习题,每天按部就班。但王垠逐渐发现,他正在变得麻木,变成一个只会做题的机器。王垠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于是,王垠不但开始做考试的题目,还做更难的题,自学了大学的物理。他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做物理实验的日子,于是,他向物理老师提出了一起合作制造一个磁悬浮陀螺,但是物理老师拒绝。
王垠绝望了,从此以后没有在跟物理老师提出任何的问题。
高二的一天,王垠的妈妈就把一份往届的高考卷摆在王垠面前,王垠特别轻松就做出超越清华录取线分数。
妈妈很高兴,觉得家里出了一位清华学生,可以光宗耀祖。王垠也很高兴,觉得到了明年,就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摆脱现在的环境。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一年后,王垠参加了高考,因为发挥失常,语文才考了96分,与两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
一下子,王垠的家里陷入哀怨气氛当中,爸爸总是愁眉苦脸,妈妈总是唠唠叨叨,王垠陷入无限懊恼当中,不禁对自己产生了质疑:“我真的有这么好吗?”
但是,王垠再也不想复读,他觉得无限的题海,肯定会把他逼疯的。无奈之下,王垠选择此时正在招收高分落榜生的四川大学。最终,王垠被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但是,川大的环境让王垠无法忍受。
大学军训完后,王垠回到学校发现宿舍环境非常差,王垠想退学。妈妈就来给王垠办理退学手续,但是王垠一想起高中三年痛苦的生活,又反悔了,气得办事处老师直骂娘。
最后,王垠决定好好在川大读书,考上清华研究生,并搬到校外去住。
但是,对于王垠来说,宿舍环境不是最糟糕的,学习环境才是。
随着学习深入,王垠发现课堂上很多东西都很低级,很多东西在外面早就过时了,根本就用不上,整个课堂就是考古学现场,只不过让学生得几个毕业需要的学分。于是,王垠再也没去上课,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没去,而是学着其他种类的计算机语言。
即便是这样,期末考试,王垠还是考了8、90分,同学都称他为怪才。但是,王垠一心只想着离开川大,进入清华当研究生。
03
到了大四,王垠听说清华有一种学生叫“直博”,可以连着读硕士和博士,五年就能完成学业。
而且,这种直博不用考试,只要面试就可以。
王垠听到后,非常开心,于是联系清华负责直博的老师希望能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但是对方很快就回复:“没有名额。”
其中有位老师,更是指出没有名额的原因:“你们四川大学是什么学校?二流都算不上,最多算个三流大学。你怎么能来我这里。”
王垠这才明白,不是没有名额,而是没有资格,还好王垠没有放弃,最后找到另外一位负责老师,谈了很多,最终获得面试名额。
在面试现场,王垠侃侃而谈,但老师只关心成绩,其中一位老师更是问道:“你的体育成绩才80多分,你的身体能不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
王垠笑着回答:“我们学校打分比较严格,难道清华学生都考90?”
就这样,王垠被录取了。
来到清华后,王垠发现,清华的讲课方式跟川大几乎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老师点名比较频繁。
当时清华有一个说法,博士生只要每门功课考了80分,就不用重修。而王垠即便没有去听课,做实验,考分依然还在80分以上。于是,王垠进清华的第一年,他就把功课全部修完。
他计划选修一门法语,然而他把申请书交给导师签字的时候。导师却以怕王垠功课太多,没法通过考试拒绝了。
后来,王垠总结“导师并不是真的为我们好,而是不喜欢我们上课。因为上课不但会花掉研究(或者干活)的时间,而且让他们眼界太开阔,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有别的选择而走掉。
而所有的活动,包括助教、实习,都需要导师签字。
但是,大部分的导师都会找借口不签字,不给学生助教和实习的机会,让他们以后不好找工作,只能为自己服务,或者熟人服。”
04
后来,王垠看了电影《A Beautiful Mind》,这是一部讲述天才数学John Nash的传记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一群科学家的生活,他们在一个房间里有人喝茶讨论,有人下棋,有人为一个问题激烈辩论,争得面红耳赤。当王垠看到一位科学家Nash如何使用头脑风暴解决一个问题时候,他更是神往不已。
当时,王垠的导师正在负责一个研究课题。
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王垠经常上网看国外大学是怎么搞研究,他发现国外大学都有讨论组,于是就向自己的导师提出想法,导师给答复:“好吧,反正师兄师姐各自有自己的时期,你要讨论什么就跟我和副导师讨论。”
于是,王垠就每两个星期跟导师和副导师一起讨论,但是他们却没听懂王垠在讲什么。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不少新的同学加入,带来不少新想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
于是,王垠又提议成立一个类似国外大学的Common Room。(可供学术讨论的房间)。
最后,学校以“缺钱”为由,否定了王垠的想法。
这些经历,让王垠感觉很难受,觉得清华和他相象中,不太一样。
让王垠更难受的是论文。在他的眼里,很多论文并没有提出任何新概念,没有任何的新意,都是在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上缝缝补补。
有一次,王垠的论文拿了奖。
当天,清华发布了喜讯:“我校王垠同学获得XXX会议最佳论文奖,这是大论学者在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获得如此奖项。”
王垠后来评价这个“高级别”的会议:就是垃圾,美国人把最差的论文投到这里,就是为了旅游。
压垮王垠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导师要求他写一个专利。
在写这个专利的时候,王垠被要求像小学生一样,一步步把算法写清楚,举出实际例子。
这触怒王垠,一下子王垠的情绪爆发了。
“我觉得快不行,再这样折腾下去,我到博士毕业也就只搞出小儿科的东西。”
但是,王垠的行为同样触怒导师们。
导师不断训斥王垠,最后还威胁说:
“要是你不能在为实验室做研究,我们就不支持你,前两个月实验室发的钱我收回。”
其中一位导师更是咆哮:“你瞧不起我们。我们没有你聪明,可是我们勤勤恳恳。”
此时的王垠却是一脸平静,等导师的情绪冷静点后,王垠只是轻声地说了一声:“再见”。便转身就离开了。
之后,王垠成为清华历史上第一个退学的博士。
更是写下万字长文《梦碎清华》,在文中,王垠更是宣称清华是他的枷锁。
他的清华梦彻底碎了
曾经的清华梦不仅碎了,还成了他枷锁。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逃离,逃离到国外。
于是,离开清华后,他又分别进入康奈尔计算机系和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
但是,这两所世界级的名校还是没有留住他。后来,他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西方批判性思维,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最终,王垠在2012年发表了一篇《对博士学位说永别》,正式放弃了攻读博士的计划,并且宣告:“为了思想的自由,我不能生活在学术界。”
05
虽然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但是王垠在计算机领域天才般的造诣,仍让他有资格进入世界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工作。
2012年,王垠进入了谷歌,并且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制作一个跨境语言的“服务式”编程工具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谷歌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用来大规模检索和分析谷歌内部的所有代码。
由于,王垠提出的编写方式与项目负责人的意见经常相左。所以,王垠便拒绝了团队合作,独自承担并完成这个项目当中Python的检索部分。
最终,项目负责人不得不承认,王垠使用的编程方式,是他与实习生合作20年间,遇到的最先进的技术。
后来,王垠评价此事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说,由于我想赚点外快,让他们捡了个便宜。
鉴于与谷歌的合作期间种种不愉快,王垠转投到了微软公司。
结果,微软公司向他展示了,丑恶的嘴脸:打压,压工资,各种离职霸王条款。
见识这些,王垠便转身离开了微软,离开前还骂道:“这样的公司距离灭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一次,微软对王垠没有丝毫手软,更是在全球直接发出封杀令:
不允许微软及任何子公司,包括微软企合资企业,或者超过50%的附属公司录用王垠,跟王垠合作。
而同时,王垠也宣称:从美国到中国,没有任何要加管理层,是值得我为他的工作。
如今的王垠,清空了微博,在网页上也告诉大家一些未来的打算,在将来打算建立一个“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机构”,把教育做成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老师不仅要懂专业知识,还要知道学生的心理状态。
王垠的故事,让很多人心生感慨,本来应该拥有美好人生,为人力创造价值,却因为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导致自己最终一事无成。
但是,毫无疑问,王垠的想法是天真的,他的命运也是注定的。
在数年前,四川大学的散伙饭上,一位学生端着一杯啤酒到王垠面前,说,我敬你一杯,大牛人。听说你被清华录取做了博士。我干了,你随意。
但片刻后,学生有开口说道:
“我很仰慕你,你是真正喜欢研究的人。没有多少人可以跟你一起研究,你去必定很孤独。”
2025-04-12 06:11:20
2025-04-12 06:09:04
2025-04-12 06:06:49
2025-04-12 06:04:33
2025-04-11 05:46:09
2025-04-11 05:43:53
2025-04-11 05:41:37
2025-04-11 05:39:22
2025-04-11 05:37:06
2025-04-11 05:34:50
2025-04-11 05:32:35
2025-04-11 05:30:19
2025-04-11 05:28:03
2025-04-11 05:25:48
2025-04-11 05:23:32
2025-04-11 05:21:16
2025-04-11 05:19:01
2025-04-11 05:16:45
2025-04-11 05:14:29
2025-04-11 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