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款斜刘海发型示范 优雅修颜法则
2025-02-09 17:45:35
阜阳文峰塔的前世今生
塔,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历史字眼。它在中国的出现,可上溯至佛教传入的东汉时期。随着岁月的流逝,国人赋予它超越佛教范畴的人文魅力。
阜阳文峰塔位于安徽省阜阳市文峰公园内,康熙三十五年(1696)由颍州知州陈九陛倡导创建。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文峰塔塔体立面纤巧,造型均衡。塔内可循梯而上,凭高远眺,阜城胜景,一览无余。
文峰塔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建筑,其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塔体每层叠涩出桅,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密檐。这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塔的建造规律和审美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文峰塔是儒家用来兴文运的一种建筑形式,同时也是风水观念的产物。阜阳文峰塔地处阜阳老城区东南方。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中国古代,塔也是一种标帜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建筑。耸拔挺秀的文峰塔,以漂亮的竖直线打破了横平的城镇传统建筑格局,平地耸起,欲与天际相接,凌云摩霄,指星画斗。登临塔上,或日出云蒸,日落霞蔚;或街市繁华,无数人家;或塔影倒映,如笔蘸墨,美不胜收。
对于阜阳人来说,文峰塔不仅仅是一处建筑,同时也昭示着了阜阳人对于文化的崇敬和在意。阜阳、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都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商业重镇,阜阳人在经商务农的同时,更希望文运亨通,多出人才,报效祖国,这是所有阜阳人的意愿。于是,建造文峰塔,保佑当地学子魁星高照、文运亨通,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阜阳人的文化梦想和精神寄托。
古塔沧桑,岁月留痕。在漫漫历史变迁中,犹如一支巨椽大笔的文峰塔,究竟对着苍穹书写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中国古塔建造史上,有寺就有塔,有塔就有寺。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阜阳文峰塔下原有一座寺庙。名曰“孤堆寺”。孤堆寺建于明代,由于灾荒和战乱不断,寺被摧毁。尽管没有了古寺,但阜阳人至今没有忘记这座寺庙。因先有孤堆寺,后有文峰塔,所以至今阜阳老人们仍称文峰塔为孤堆寺。
一座建筑,一段记忆。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1942年的春天,王鼎钧离开故乡,来到阜阳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读书。先生在1995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梦中,文峰塔上的歌声》一文中写道“我常常想念阜阳.....想阜阳,先想城外的文峰塔,挺拔端正,高出房屋树木,它是阜阳市的地标....。这就是建筑给人留下的记忆,终身难忘。 在王鼎钧的文章中,文峰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所承载的是一座城市记忆的重要符号。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刘邓大军发起阜阳战役。1948年3月,在文峰塔脚下,解放军与驻守阜阳城的国民党部队展开激战。当时,作为阜阳城外唯一一处制高点的文峰塔,成为了双方争夺的军事要塞。激战中,文峰塔被两发炮弹击中,塔基被炸开一个缺口。文峰塔虽然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但塔身已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1988年修复文峰塔时,塔壁上的弹皮弹壳随处可见,仅清理出弹皮弹壳达几公斤,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
多少年,文峰塔一直是阜阳标志性古建筑之一。1990年阜阳发行了一套名胜粮票。这套粮票共为五枚,每枚图案都有文峰塔相同的图案,但每枚粮票的颜色不同,设计简洁而美观。
粮票的图案正面上方印有“阜阳市购粮券”六个字,左部是一座文峰塔和相邻的楼房图案,右部是大写的粮票面额数字,同时还有麦穗作底图。背部图案简洁大方,四周仅用一条花纹线圈围绕住使用说明内的文字。纵观这套整幅图案,非常美观大方,是阜阳市建市以来发行最精美的一套粮票,同时也是自国家取消使用粮票后发行的最后一套粮票。
在阜阳,关于文峰塔的故事与传说层出不穷。其中,上世纪90年代“塔顶冒烟”的事儿,仍被老阜阳人津津乐道。1991年大约11月的某一天,有人发现文峰塔顶端总是飘着一股“青烟”。青烟约一米长,随风飘动,环绕塔尖,久久没有散去。这时有人就传是塔中神仙显灵。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阜阳及周边的民众均前来观看。实际上是由于塔内潮湿,滋生了大量蠓虫儿,它们一起飞出来,在塔顶盘旋,便形成了那股神秘的青“烟”。 事情真相大白后,看热闹的人散了,各种流言也散了。
文峰塔虽然历经数百年依然巍立,但已是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为保护这座古塔,从1982年开始,阜阳市政府拨出专款进行全面维修。整个修缮工作在有关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处设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技术人员通过搭设脚手架对文峰塔塔体进行了整体修缮。修缮后,文峰塔夯土台平面用青砖砌筑砖砌,形成一个较大的平台来承托塔身并使其受力均衡,同时也保证了所砌砖台承受塔体的重量。此外,技术人员还对文峰塔塔体的受损部位进行了重点修补。修复后的文峰塔更加雄伟肃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阜阳大地之上。
1992年,阜阳市政府建造了一座面积为14.3公顷的城市公园。其中,文峰塔苑是围绕文峰塔而进行建设的园中园,整个建筑是仿古园林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古意盎然。如今的文峰公园文峰古塔历史文化气息逐渐突显,彰显了岁月的沧桑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回望文峰塔,三百多年前,阜阳人为增地势,彰文风,兴教化,建文峰塔于阜阳城东南之上。文峰耸翠,巍然巨观。如今,文峰塔仍然是阜阳这座城市的视觉中心,潜移默化的引导着阜阳人崇文兴业,鼓励着万千学子奋发图强。
苍穹之下,极目远望,凝聚了古代工匠无数智慧与汗水的文峰塔与奎星楼遥相呼应、朝暮守护,形象地诠释了阜阳的能工巧匠们高超的建筑技艺,展现了阜阳人对文化的崇拜以及对这座城市的美好祝愿。
2025-02-09 17:45:35
2025-02-09 17:43:19
2025-02-09 17:41:03
2025-02-09 17:38:48
2025-02-09 17:36:32
2025-02-09 17:34:16
2025-02-09 17:32:00
2025-02-09 17:29:44
2025-02-09 17:27:28
2025-02-09 17:25:12
2025-02-09 17:22:56
2025-02-09 17:20:39
2025-02-09 17:18:23
2025-02-09 17:16:07
2025-02-09 17:13:52
2025-02-09 17:11:36
2025-02-09 17:09:20
2025-02-09 17:07:04
2025-02-09 17:04:49
2025-02-08 17: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