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游记之红旗渠青年洞
2024-12-28 00:28:02
英雄连长 吕俊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总体上在白刃战中占据下风。但是,四万万人民里总有英雄儿女,在那些英雄气概的豪杰面前,再厉害的鬼子也是被切菜的命。八路军一等战斗功臣吕俊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豪杰。
吕俊生1907年出生在河北邢台前青峪村。虽然家中贫寒,饱受磨难,但是吕俊生有着1.9米高的魁梧身材和豪放刚烈的性格。1937年12月在八路军挺进太行山时,他毅然离家加入了一二九师东进部队。在部队改编为新四旅后,他一直战斗在冀鲁大地上。
1938年7月,东进纵队和日军在山东夏津东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吕俊生所在连队尽管接连打退敌人的几次进攻,但是此时吕俊生所在部队的弹药所剩无几。眼看着嚣张不可一世的日军就要突破我军阵地,千钧一发时刻,吕俊生高喊“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口号,带头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战斗中,吕俊生凭借着一股气,一连刺死27个日本兵,鬼子们看到这个身高魁梧的大汉带着战友们反冲锋还如此勇猛,顿时士气垮下来了,东逃西窜。
白刃战一靠体力,二靠意志,三看作战技巧。吕俊生素有膂力,在一场战斗中他只身刺杀27个鬼子,自己身上也3处受伤,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除了他的力气外,更证明了吕俊生不仅平时苦练杀敌本领,而且在战斗中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令人胆寒的英雄气概。吕俊生一战成名,由于战绩卓著,他被评为一等战斗功臣。
吕俊生并没有因为成为战斗英雄而居功自傲,他始终秉持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认真学习作战本领。在山东双庙一场战斗中,吕俊生充分展示了他灵活的攻坚技巧:在发现敌军一个暗堡后,他集中了战士的手榴弹,在烟尘和战友的机枪火力掩护下,不断匍匐前进和投弹,最终将剩余的手榴弹塞进了这个暗堡,为部队前进打开了道路。
1938年12月,吕俊生到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受训,结业后任冀南军区青年总队通讯连连长。在频繁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人杀毙伤日伪军60多名,荣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被誉为全军“常胜猛士”。
吕俊生彪悍的作风除了体现在夏津东战斗外,还体现在百团大战攻打石家庄高邑战斗中,他带领连队担任正面攻击。在吕俊生的指挥下,工兵炸毁敌人防御工事,残存的日伪军凭借着机枪顽抗,一个个战友接连倒下。在部队前进受阻的关键时刻,他冒着弹雨,奋力冲到敌人碉堡跟前,顾不得钻心的烫痛,赤手空拳从射击洞中举起然后夺出敌人吐着火舌的机枪,为部队突破防线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温的机枪把他手皮都烫没了,手黏在枪管上。根据吕俊生的次子吕剑锋回忆:“那场战役,父亲的双手留下了深深地伤疤。”
吕俊生不仅作战彪悍,在战斗中,他逐步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基层指挥员。在阎家庄战斗中,吕俊生带领一个连,巧妙利用地形,合理使用战术,创造了毙敌108人,而我军只有一人负轻伤的奇迹。战斗结束后,上级召开表彰大会,命名吕俊生为“英雄连长”,命名他所在的六连为“英雄连队”。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忠心赤胆,身经百战,连获8次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荣立8次一等战功。1950年出席全国群英会,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并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英雄连长吕俊生的故事被辑入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朱泽甫编写的画册上,至1952年,该画册连续出版五次,在民间广为流传。
吕俊生把“绝不居功,为自己谋取私利,给政府添麻烦”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准则。在战争结束后,吕俊生和同为革命战士的方玉兰结为连理,育有三男四女。他就算离开了部队,仍不忘支持国家建设,部队离休后发放给他的每月工资他总是大部分退还,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简朴。吕剑锋说,父亲回乡养病期间,一直积极参加农村建设,担任过大队党支部委员,直到1970年11月22日病故,骨灰安放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李开)
2024-12-28 00:28:02
2024-12-28 00:25:46
2024-12-28 00:23:30
2024-12-28 00:21:14
2024-12-28 00:18:59
2024-12-28 00:16:43
2024-12-28 00:14:26
2024-12-27 15:23:07
2024-12-27 15:20:52
2024-12-27 15:18:37
2024-12-27 15:16:22
2024-12-27 15:14:08
2024-12-27 15:11:53
2024-12-27 15:09:38
2024-12-27 15:07:23
2024-12-27 15:05:09
2024-12-27 15:02:54
2024-12-26 06:01:03
2024-12-26 05:58:48
2024-12-26 05: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