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4-12-28 00:25:46
豫北游记之红旗渠青年洞
这是从高处俯瞰红旗渠青年洞,陡峭的山谷中,绿树掩映之下,隐约一道碧渠,渠水尽头的山壁上刻着青年二字,题字来自郭沫若。有点诗情画意是不是。
红旗渠所在的这个位置是太行山河南、河北、山西交界的地方,这里我们再看一眼地图,上面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太行山在这一带就是河南和山西之间的界山。
我们从辉县前往红旗渠,要一路向北,在路的西侧就是莽莽太行山,在上午阳光的照耀下,太行山特有的那种层叠波纹在我们面前展现,宛如一面巨大的城墙横亘在华北平原的西侧,而林县就紧邻着太行山。
还是太行山,注意到那个小厂了吗?那个小炉子名叫冲天炉,是用来熔化生铁进行铸造的。
进入红旗渠青年洞景区之后,这个简介的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说明了青年洞的来历。
在饿死人的1960年,300名青年抱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决心,坚持在红旗渠工地上挖山开石,他们每天只能得到300克粮食。
一开始日掘进只有0.3米,后来提高到了2米多。嗯,我在关村坝隧道一文中曾经写过当时兵工双口成洞过百米的记录并因此得到过中央贺电,对比这两个数据之后我们就知道,在红旗渠开凿水隧道的这些人,他们没有先进机械,没有中央支持,靠的只有自己的一双手,所谓舍命开荒,不过如此!
此外,水隧道和公路隧道、铁路隧道不同,水隧道对坡度的要求很严,不能坡度太大,否则水就走不过去了。所以蛮干是不成的。
是谁?组织了这个隧道的施工?嗯从这个石碑转过去,我们又看到了一面汉白玉石碑。
十水言歌
署名杨贵,杨贵是谁?
杨贵,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15岁入党在太行山打游击,17岁当区长,26岁当林县县委书记,32岁开始修红旗渠。后被打倒又复出,最高做到**部负责人,这是一份硬梆梆的TG履历。
1960年,就是他带领那支青年突击队进山开的水洞。
再向前,青年洞的全貌展现在我们面前,是这个样子的。
青年洞刚刚开凿完成的时候是这样的,人山人海。
“太行隧道1000m长穿山过,高山险路变通途”,扫描自《红旗渠》
再帖一张老照片,这是那本书的封面。
从青年洞上山,一路都可以看到渠道。
作为旅游景点,类似一线天这样的景点是少不了的。
随着登高,一圈一圈的渠道环山而建,话说,现在绿化确实要好多了。
漳河两岸也逐渐在眼前铺展开来
远处村庄的房屋
层层叠叠的梯田
登到顶峰,远眺一下太行山。
最后再上一张照片,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参观红旗渠。应该给这些老黑哥讲讲艰苦奋斗。
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图文:李彦辉M 来源:林州圈APP 转载请注明。
2024-12-28 00:25:46
2024-12-28 00:23:30
2024-12-28 00:21:14
2024-12-28 00:18:59
2024-12-28 00:16:43
2024-12-28 00:14:26
2024-12-27 15:23:07
2024-12-27 15:20:52
2024-12-27 15:18:37
2024-12-27 15:16:22
2024-12-27 15:14:08
2024-12-27 15:11:53
2024-12-27 15:09:38
2024-12-27 15:07:23
2024-12-27 15:05:09
2024-12-27 15:02:54
2024-12-26 06:01:03
2024-12-26 05:58:48
2024-12-26 05:56:33
2024-12-26 05: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