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让我们看看深海之中有哪些恐怖的生物?「胆小勿入」
2024-12-28 00:23:3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苏联(俄)历史上,曾经实行过三种经济政策,分别是1918-1921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上台以后实行的斯大林模式。其中新经济政策最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斯大林模式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那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情况如何呢,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俄,夺取政权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发布《和平法令》,毅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退出一战也就意味着退出英法俄“三国协约”,因此,苏俄的退出让英法十分恼火。一战结束后,英法纠集欧洲14个国家共同发动了对苏俄的战争,俄国国内被推翻统治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趁机发动武装叛乱,人民政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当时苏俄国内人民的革命热情是十分高涨的,但由于长期战争,造成了对社会生产的严重破坏,加上国内战争爆发后,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等重要资源被叛军控制,为了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全力粉碎帝国主义和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阴谋,1918年,苏维埃政府宣布实施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因为这些措施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余粮收集制。从字面分析,余粮收集制只是收集农民的余粮,可用于前线战士的粮食供应,收集办法从开始时的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逐步调整为收集所有人的几乎全部粮食;至于给农民的报酬,也从开始时的付给农民一定货币或工业品,最后变成了无偿收集。农民没有生存所必须的食物,怎么保证他们能活下去呢?答案是国家实行食物配给制,当然,配给的量根据国家实际掌握的食物量来发放,为此,苏俄农民确实吃了不少苦,可为了胜利,他们咬着牙挺过来了。
2、取消货币和商品流通。继苏俄政府实行粮食垄断后,1918年11月,人民委员会宣布取消商品流通环节,对盐、糖、肥皂、茶叶、火柴、布匹、鞋类等产品也实行国家垄断,居民日常消费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但由于物资奇缺,最后改为凭证供应,根据居民的阶级成分和年龄差别,发放不同标准的口粮,儿童免费领取供应的食物;工人阶级领取的食物相当于工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则需支付一定费用或物品交换。
3、将工业企业收归国有。为了集中工业产品为战争服务,苏俄政府先是将大工业收归国有,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将中小工业也收归国有,1920年11月,苏维埃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将拥有机械动力并且工人在5人以上,或没有机械动力并且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4、实行义务劳动制度。苏俄政府规定,无论属于什么阶级,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必须服从义务劳动制,也就是必须上班,工资就是发放的食品,真正落实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在苏维埃政府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和物力,一切为前线服务的原则,为打败外国干涉军、平定国内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其具体措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损伤了生产者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经济性,最终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许多地方发生了农民暴乱,苏俄被迫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4-12-28 00:23:30
2024-12-28 00:21:14
2024-12-28 00:18:59
2024-12-28 00:16:43
2024-12-28 00:14:26
2024-12-27 15:23:07
2024-12-27 15:20:52
2024-12-27 15:18:37
2024-12-27 15:16:22
2024-12-27 15:14:08
2024-12-27 15:11:53
2024-12-27 15:09:38
2024-12-27 15:07:23
2024-12-27 15:05:09
2024-12-27 15:02:54
2024-12-26 06:01:03
2024-12-26 05:58:48
2024-12-26 05:56:33
2024-12-26 05:54:18
2024-12-26 05: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