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吧 > 科技 > 正文

​江西第一民企,一把“梭哈”

时间:2024-01-18 18:07

来源:年轻吧

点击:

江西第一民企,一把“梭哈”

夺回失去三年的宝座

江西首富李仙德带领的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上演了一出 " 王者归来 "。在美上市十多年后,2022 年晶科能源回 A,大规模融资扩产、全面押注光伏电池新技术路线。2023 年,晶科能源压过市值千亿的光伏 " 一哥 " 隆基绿能,夺回了失去三年的组件出货量冠军位。但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晶科能源的市值也已蒸发千亿。

" 是时候,搞点大的了。"

2023 年 6 月,江西首富、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公开发布了一篇名为《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的致辞,在结尾处,他如是说。

现在看来,晶科能源确实搞出了 " 大事 "。根据索比光伏网 & 索比咨询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底,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超过 75 GW,成为全球第一。

与之相伴的,是晶科能源多次进行大手笔融资,大规模扩产。自从 2022 年 1 月登陆 A 股,晶科能源在两年时间里募资额已接近 300 亿元。2023 年 6 月,晶科能源宣布豪掷 560 亿元,在山西规划投资建设年产 56 GW 的项目。当下,光伏电池的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晶科能源大胆的逆势扩张,是基于它对未来主流技术的判断,从而进行的全面押注。

业内有种说法,光伏市场正处于 " 最强内卷 " 状态。在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关口,晶科能源试图强势 " 登顶 " 的雄心毕现。但同时,这也是一场关系到晶科千亿身家的关键抉择。

根据晶科能源披露的财报,截至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850.97 亿元,同比增长 61.25%;归母净利润 63.54 亿元,同比增长 279.14%。

但截至 2024 年 1 月 15 日,晶科能源收盘 8.67 元 / 股,总市值 867.45 亿元;和 2023 年初的 16.32 元 / 股相比,股价已经腰斩。2022 年 8 月,晶科能源股价一度盘中触达 19 元左右的高点,巅峰市值超 1800 亿元,现在已经蒸发千亿。

" 江西第一民企 ",要打一场硬仗

李仙德去年上半年发表的那篇董事长致辞,堪称是一篇战斗檄文:他认为,光伏领域经历了之前的快速发展后," 任何一场盛宴之后注定迎来一场盛战,历史从来没有例外 "。

也因此,在李仙德率领下的晶科能源,想要夺得光伏组件 " 老大 " 之位的心情,也更急迫:毕竟它是曾经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冠军;但现在,它已经失去这个位置 3 年之久了。

去年 11 月,2023 江西民营企业 100 强榜单公布。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 1110.65 亿元营收排名榜首,成为 " 江西第一大民企 "。在这背后,则是原籍浙江台州一家人的创业史:李仙寿、李仙华和李仙德三兄弟,先后做出了 4 家上市公司。

李氏兄弟中,李仙寿是大哥,也是带头创业之人。2001 年,在浙江玉环县文化局工作的李仙寿被一条新闻吸引:无锡尚德在国内打造了第一条 10 MW 的商业化光伏电池生产线。李氏兄弟和光伏产业的牵绊,就此开始。

在当时,国家正大力推动太阳能新能源的发展,李仙寿从中看到了商机,决定 " 下海 ",创办了玉环县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经营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光源系统。积累了一定资金后,李仙寿又创办了一家新公司昱辉阳光,为太阳能组件企业供应硅片。

赶上了第一波 " 光伏热 " 的先行者们也吃到了红利。2005 年,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创始人施正荣成为了当时的中国首富。2006 年,昱辉阳光母公司在伦敦交易所上市;2008 年,昱辉阳光登陆纽交所。

上市后的昱辉阳光,开始考虑如何扩大规模。光伏产业一向有 " 拥硅为王 " 的说法,谁拥有硅料,谁就不愁市场,把握住产业上游自然是重中之重。" 打虎亲兄弟 ",于是,2006 年底李仙华、李仙德在硅矿丰富的江西上饶,注册成立了晶科能源,作为昱辉阳光的上游硅料配套企业。

谁也没料到的是,在产业周期的变化中,两家企业步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2008 年和 2013 年左右,国内光伏产业先后两次陷入周期性波动,大批光伏企业先后倒下。危机来临时,昱辉阳光趁机扩产,但之后也因 " 烧钱 " 而业绩遭受重创,逐渐走向了衰落。2016 年,昱辉阳光一度接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走到了退市边缘。

和大哥的企业相反,晶科能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公司成立后,李仙德认为,只做昱辉阳光的配套企业,市场格局太过狭窄,于是调整了产品战略,开始向产业中下游拓展。2007 年 -2008 年,在汹涌而来的光伏产业寒潮前夕,晶科能源先后拿到了多笔融资,公司又及时暂停了新项目,熬过危机之后,手握充足资金储备的晶科能源通过并购,扩大产能,迎来了快速发展。

彼时,同一梯队的光伏企业,包括天合光能以及阿特斯太阳能等,纷纷赴美敲钟,晶科能源赶上了这一趟 " 资本出海 " 的末班车。2010 年,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 晶科能源控股 ")在纽交所上市,融资 7000 万美元。"75 后 " 李仙德成为这批光伏 " 创一代 " 中最年轻的一位,被圈内人称为 " 光伏少帅 "。

到了 2011 年,晶科能源控股营收达到 149.4 亿元,成为江西上饶的第一大光伏企业。

2012 年,第二次光伏产业波动中,晶科能源控股及时走出国门,推动全球化布局,在行业经历低谷后率先恢复,第二年总出货量超过 1.9GW,收入超过 11 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光伏制造商。

自 2016 年起至 2019 年,晶科能源连续四年排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目前市值千亿的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在 2019 年时仅排名第四位。

光伏产业当时群雄林立,但李仙德斗志满满。2017 年时,在公司官微上,他说:" 不要害怕竞争和厮杀,晶科已经具备了和任何强敌争千秋的实力。"

但在 2020 年,转折点来了。在双碳目标鼓舞下,国内光伏行业在这一年积极扩产,有数据称,2020 年全产业链投资达到 4500 亿元,并在次年增长到了 7500 亿元。

远在美股的晶科能源控股,却远离了市场中心,募资不足,产能扩张速度也明显放缓,落在了国内同行的后面。

这一年,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反超晶科能源控股,并将这个成绩一直保持到 2022 年。在此期间,隆基绿能快速成长,在 2022 年总营收突破千亿,市值也在 2021 年一度超过 5280 亿元,成为行业内的超级龙头。在 2021 年,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的出货量也赶上了晶科能源,将它的位次挪到了第四。

不甘落后的晶科能源控股启动了回 A 准备。2020 年 5 月,其剥离的光伏电站业务子公司晶科科技在上交所挂牌。仅用了一年多时间,2022 年 1 月,晶科能源控股又分拆主营的光伏组件业务回归 A 股,以 " 晶科能源 " 挂牌科创板。

晶科能源 " 王者归来 ",IPO 最终募集资金达到了 100 亿元,也创下了当时科创板新能源股的纪录。2022 年 1 月 26 日上市当日,晶科能源收报 10.55 元 / 股,较发行价涨幅达 111.00%,总市值突破千亿,达到 1055 亿元。

当时,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光伏巨头均已回归 A 股。和当年赴美上市一样,晶科能源算是又赶了个晚集,李仙德在上市前一天的答谢晚宴上致辞时,自嘲道:" 有人说,晶科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但回到 A 股之后,晶科能源的步伐明显快了起来。李仙德雄心勃勃,要打一次 " 硬仗 " 了。

两年融资 300 亿,押注 N 型电池

晶科能源 " 打硬仗 " 的第一步,就是积累 " 粮草 "。

过去晶科能源在美股上市,融资渠道受限,十多年里只进行了五轮合计约 8 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也一直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产能也因而受限。近两年来,晶科能源马不停蹄地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融资,把光伏 " 军备竞赛 " 搞得如火如荼。

IPO 募资 100 亿登陆 A 股后,晶科能源曾披露过要投资 208 亿元,建设两个光伏项目。

2023 年 5 月,晶科能源又完成了 100 亿元可转债发行,用于产能扩充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募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产,紧接着晶科能源就宣布,投资 560 亿元,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年产 56 GW 的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三个月后的 2023 年 8 月 14 日,晶科能源再度发布定增公告称,拟发行股份不超 30 亿股(含本数),募资总额 97 亿元,投向此前规划的山西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这也意味着,从 2022 年 1 月登陆 A 股,晶科能源不到两年内进行了三次巨额融资,规模接近 300 亿元。而与之相比,隆基绿能当时已经在 A 股上市了 11 年,直接融资金额也只有 260 多亿元。

这样紧密的大额融资和扩产,立刻引来了市场的注目和监管的问询。但对晶科能源来说,这是它在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变革的产业节点上,必然付出的代价。

电池是光伏产业的核心部件。硅晶电池中包括 N 型和 P 型电池,P 型中的 PERC 电池是主流的光伏电池,2022 年的市占率达到 88%。但现在,P 型电池的量产效率已逼近理论极限效率,提升空间极为有限;因此,N 型电池中的 TOPCon、异质结、BC 等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TOPCon 可以在传统 PERC 技术基础上进行升级,成本优势明显。而晶科能源也早早将 N 型 TOPCon 电池技术,确定为未来的技术路线。早在 2019 年,公司就建设了 N 型 TOPCon 量产产线,并在 2021 年 11 月推出应用了该技术的系列组件,拉开了 TOPCon 电池产业化的序幕。

现在晶科能源建设的山西项目,也是行业最大的 N 型光伏电池一体化生产基地。该项目中,包含 56 GW 单晶拉棒、56 GW 硅片、56 GW 高效电池和 56 GW 组件一体化产能,拟分为四期建设。在 97 亿定增的公告中也表示,募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建 N 型产能,围绕 TOPCon 组件进行上游 N 型硅棒、硅片产能扩建。

这是一个超级 " 巨无霸 " 的计划。要知道,2022 年全球出货冠军隆基绿能一年的组件出货量才不过 46 GW。而 2023 年晶科能源的前三季度组件出货量是 52 GW,而这也意味着,建成之后,仅山西这一个基地的产能就能够将之覆盖。

根据晶科能源公告,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晶科能源累计已使用 IPO 募集资金金额为 88.53 亿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 9.26 亿元;同期内,晶科能源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累计已使用的募集资金 59.59 亿元,募集资金余额为 40.28 亿元。截至 2023 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账上还有货币资金 217.84 亿元。

虽然公司手握大笔资金,但如果扩产项目的投资全部来自外部,即使去年 8 月的 97 亿定增完成,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据《财经十一人》报道,晶科能源曾预计 2023 年到 2025 年的经营所得能够提供 98.21 亿元现金。如山西项目投资还不够,晶科能源称公司有约 300 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以及公司超过 1300 亿元的市值,未来不排除股权融资。

这是一场晶科能源对 N 型 TOPCon 技术的押注。在这背后,是李仙德对整体光伏市场发展的判断,和重回组件 " 王位 " 的决心。

李仙德在去年 6 月的致辞中就提到,市场竞争的重点,从 " 拥硅为王 " 的硅料、" 供应为王 " 的硅片、" 技术为王 " 的电池,今天终于转到了 " 市场为王 " 的组件。

光伏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增效。之前在硅料价格处于高位时,话语权集中在上游环节;但在 2023 年硅料价格大幅跳水后,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也就备受关注。在光伏行业中,企业要向上走,压中主流技术至关重要。这关乎到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未来在行业中的卡位问题。

晶科能源对此是志在必得。2022 年时,李仙德就曾说过:" 未来将要开花结果的技术路线,大概率会出自晶科能源 "。在去年的致辞中,他又写道:" 短期来看,含金量最高的电池环节,技术没有变数,必然是 N 型 TOPCon。TOPCon 一体化规模和效率,是下一战的竞争底气,一体化成本,是竞争底线。"

在去年对监管的回复函中,晶科能源也表示,公司判断,短期内 N 型电池将会 " 供不应求 ",因此,通过扩产抢占 N 型市场具备合理性。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晶科能源的路 " 走对了 "。据咨询公司 PVInfolink 此前的数据,2023 年上半年新发布的光伏产品中,N 型占比达到 90%;到 2023 年底,TOPCon 名义产能有望达到 477 GW,与存量 PERC 电池产能相当。

在 2022 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一度反超隆基绿能,但到年底时,又再次被隆基 " 反杀 "。在 2023 年,晶科能源依靠 N 型组件的爆发,终于稳定全年榜首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继续稳坐组件 " 老大 " 之位,晶科能源的强势扩产,势在必行。

业绩增长,负债率高企

" 梭哈 "N 型电池,也拉动了晶科能源的出货量,提升了其业绩。

晶科能源目前已建立了从硅料加工到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的 " 垂直一体化 " 产能布局,但其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组件业务,在 2022 年营收中占比超过 96%。

从营收和净利润层面来看,回 A 以后,公司在 2022 年营业收入 830.75 亿元,同比增长 104.77%;实现净利润 29.47 亿元,同比增长 158.21%。

等到了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飞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850.97 亿元,同比增长 61.25%;净利润 63.54 亿元,同比增长 279.14%。其中,仅第三季度就实现营业收入 314.72 亿元,同比增长 62.53%;净利润 25.11 亿元,同比增长 225.79%,甚至逼近了 2022 年的全年净利润。

▲(图 / 晶科能源近年来营收及净利润变化)

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总出货量 55.7 GW,较去年同期增长 86.91%;其中组件总出货量超过 52 GW,N 型组件占比约 57%。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投产的 N 型 TOPCon 电池产能超过 55 GW,大规模量产平均效率达 25.6%。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组件出货量为 23 GW 左右,同时 N 型占比进一步提升。

在 2022 年,晶科能源股价一路上涨,在 8 月盘中达到了 19 元左右,公司市值一度站上超 1800 亿元的高点。《2022 胡润百富榜》显示,李仙德财富当年暴增 272%,达到 160 亿元,成为 2022 年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富豪。

在 2023 年,李仙德家族也在《2023 新财富 500 富人榜》上,以 353 亿元财富,问鼎 " 江西首富 "。

但对晶科能源重金押注 N 型电池赛道,市场对此也不无担忧。

晶科能源尽管业绩增长,但公司也一直背负着高额债务。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晶科能源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1.59 亿元,负债总额 899.83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74.4%。

2021 年,晶科能源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 81.40%;远超过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同行 50% 左右的数值。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也面临着周期性波动:产能过剩,产业链价格全线下行。光伏组件的一线大厂都在纷纷降价、清库存,中小厂商更是陷入了艰难求生境地。

行业正面临 " 产能过剩 " 的现状,晶科能源大规模融资扩产,也难免引发了争议。去年 8 月定增公告发布后,资本市场立刻 " 用脚投票 ",8 月 15 日晶科能源当天股价收报 10.42 元 / 股,下跌了将近 12%。为提振投资者信心,晶科能源不得不紧急抛出一份回购方案,计划斥资 3 亿 -6 亿元回购股份。

但在多重影响下,度过了峰值之后,晶科能源的股价在 2023 年也一直处于下跌趋势。2023 年 12 月 20 日,晶科能源盘中股价最低触及 8.01 元,创下了公司股价的历史新低。

晶科能源押宝 TOPCon 技术时,业内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在 2023 年 9 月,隆基绿能表示,接下来将聚焦 BC 电池技术路线。其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未来的 5-6 年,BC 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会逐步取代 TOPCon 技术;而且,TOPCon 目前其产能也已出现整体过剩。

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两家巨头不同的方向,也是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的理性选择。

光伏产业发展跌宕起伏,领军人物代代更迭,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曾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早在 2013 年就宣告破产;2015 年号称 " 全球市值最高太阳能公司 " 的汉能集团因押注薄膜电池失败,一朝陨落;但对单晶硅路线的前瞻性布局,则成就了目前光伏领域的 " 一哥 " 隆基绿能。

现在,在业内,在光伏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分岔道路。而作为 TOPCcon 最大的玩家,晶科能源面对着的不仅是市场机遇,也有长期的风险。最后,一切还是要交由市场决定。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