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子巴瑶人
2025-04-15 01:44:43
拉美革命斗士-只为信仰而活的切·格瓦拉
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是成为传奇的,而切·格瓦拉就是这样一个人。你可能并不知道他是谁,但这种头戴贝雷帽,留着长发与小胡子的人像你可能无意中看到过,而他就是切·格瓦拉。他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他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有人认为他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代表坚韧和浪漫,还有人说他是个好斗嗜杀的狂人,给世界带来了反社会的影响。
1928年6月14日,在阿根廷罗萨里奥一个很有声望的富人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切·格瓦拉。切·格瓦拉原名为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其父母都是名门望族的后裔,祖父还做过西班牙最后一任驻秘鲁总督。也许受到家庭的影响,切·格瓦拉从小就对政治十分热衷。 1930年5月,格瓦拉在一次冬泳中染上风寒和哮喘病,从此哮喘病便伴随了他的一生。 1948年, 20岁的切·格瓦拉在中学毕业后,便遵循父母的意愿,顺利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主修医学。
尽管家庭条件优越,切·格瓦拉还是按捺不住自己不甘安分的心,在1950年游历了阿根廷北部的12个省之后,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没多久,他便决定休学一年,和自己的好友阿尔贝托奇骑上一辆旧摩托车,开始了拉美之旅。他们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拉丁美洲,这是一次对格瓦拉人生产生关键影响的旅行,当时的拉丁美洲几乎是美国的敛财基地。在游历途中,出身上层阶层的格瓦拉领略了南美壮阔的自然风景,也第一次完整见识了拉丁美洲底层人民的贫穷、疾病和困苦,这一切都使格瓦拉内心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怀着对苦难民众深切的同情之心,他在日记中写道,“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不再是过去的我。”也就是在这时,格瓦拉的心中渐渐滋生出国际主义思想。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用医学来帮助人们解决病痛折磨的想法,他认识到治疗人们的身体只是治标,想要治本就必须帮助人民远离独裁主义的压迫。自此,格瓦拉弃医从武,走上了一条为劳苦大众奋斗的艰苦道路。
自1953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了第二次环拉丁美洲的旅行。这时的拉丁美洲到处动荡不安,几经辗转后,他来到了危地马拉。彼时的危地马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要将美资联合果品公司所占的8400公顷土地没收,将没收的土地再分配给无地平民,这无疑触碰到了利益相关者的神经。美国立即采取行动,决定颠覆阿本斯政权,在此危难之时,受到当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格瓦拉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浪潮里。
1954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扶持当地反动军官阿玛斯的雇佣军。随后,雇佣军入侵危地马拉,对当地革命武装展开空袭。很快,美国就以压倒性的优势颠覆了危地马拉的左翼政权,不仅拿回了失地,还另外多占了几万公顷的土地。而年仅41岁的阿本斯总统被迫下台,躲到了墨西哥大使馆,他的土地改革也就此结束。在这场为时不长的危机中,格瓦拉坚定地和当地的革命队伍站在一起,并且始终坚持宣传革命的口号。
经过多次的战斗,格瓦拉从一名阔少爷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这让美国的CIA注意到了表现突出的格瓦拉,并将他作为危险分子列入中情局的黑名单,计划抓住并处决掉他,而美国的围追堵截使格瓦拉不得不选择逃亡。
这次失败的革命行动对格瓦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弱势国家被资本主义主宰操纵的悲剧命运后,意识到了霸权对世界的伤害。至此,他开始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撤离危地马拉后,格瓦拉没有选择回到阿根廷,而是在好友的帮助下来到墨西哥城避难。在这里,他在工作闲余的时间,阅读了各种马列著作,吸收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他在心中默默立誓,哪里有帝国主义,就在哪里同它斗争。
不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际遇。 1955年6月的一个夜晚,格瓦拉遇到了影响他一生命运的战友卡斯特罗。卡斯特罗和格瓦拉一样出身于富豪世家,一样厌恶黑暗腐败、残暴不仁的独裁政权,乐意为理想放弃荣华富贵,并且都对劳苦民众怀有深刻的同情,志趣相投的他们迅速建立起了革命的友谊。当时,卡斯特罗兄弟正在为推翻古巴巴蒂斯塔独裁统治而积极筹备武装斗争的革命。最终,格瓦拉决定加入这个队伍,参加正在筹划的古巴远征军。
1956年11月24日,卡斯特罗和格瓦拉等82位战友组成的反抗队伍在绵绵细雨中,乘坐格拉玛号游艇驶向了古巴,然而在登陆时就遭到了巴蒂斯塔军队猛烈的伏击。当时,只有12人在这场血战中幸免于难,而格瓦拉也和死神擦肩而过。这次行动成就了后来格瓦拉勇武血性的顽强斗志,他们带着剩下的12名战士退入山区躲避围剿,再次走上了武装斗争之路。面对巴蒂斯塔政府内部日益猖獗的腐败、残暴和反民主,巴蒂斯塔政府慢慢失去了古巴民众的支持。与此同时,格瓦拉和卡斯特罗所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深得当地农民和工人的支持,点燃了熊熊革命之火。大批古巴青年和士兵加入游击队,使游击队队伍日益强大,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1958年,为了抵挡住正规军的大规模围剿,游击队利用地理优势和政府军周旋,最终迫使巴蒂斯塔停止了进攻。同年八月,游击队选择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分别率领一个纵队杀进了古巴首都哈瓦那。当时的巴蒂斯塔政府已彻底失去人心,政府军士气低迷,连一贯支持巴蒂斯塔的美国也选择了袖手旁观,新年前夜,巴蒂斯塔政权彻底土崩瓦解。
1959年1月,古巴革命以胜利告终,并建立了拉美第一个摆脱帝国主义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格瓦拉屡获成功,他被授予古巴公民的身份,同年十月被任命为古巴工业部部长,国家银行总裁。作为古巴革命的元勋,格瓦拉更是成为了美帝国主义的眼中钉,肉中刺。掌握了权力的格瓦拉在古巴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大规模没收原本美国在古巴占有的土地和资产,将收回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当地农民,将原本为美国服务的企业国有化。
格瓦拉的这些行为毫无疑问地引起了美国的敌视,被惹恼的美国开始尽一切可能地给予回击。美国为了实现从内部瓦解卡斯特罗政权,对古巴实行了霸道专横的经济封锁,在切断本国与古巴一切经济往来的同时,还对他国与古巴的贸易加以干涉。苏联为了冷战的需要加紧改善同古巴的关系,向其提供了大量无偿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帮助陷于困境的古巴渡过了困难时期。
面对苏联和古巴的交好,美国自然是看不顺眼,于是1961年宣布与古巴断绝外交关系。随着美古关系的恶化,美国开始雇佣一批流亡美国的古巴人,最终训练出1600人左右的武装分子,称为古巴旅。美国给他们配置了先进武器,妄图以武力推翻古巴的无产阶级政权,但事与愿违,仅过了两天,古巴军民便彻底粉碎了敌方的阴谋,这便是著名的猪湾事件。该事件令古巴产生了严重危机感,并进一步向苏联靠拢,同时,古巴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对立。
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核导弹基地,那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好在双方互相都选择了妥协和克制,这场震惊世界的核危机宣告结束。该事件在格瓦拉的眼中,是苏联向美国低了头,对此他十分失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在对外关系等执政方面分歧日深。最终,格瓦拉舍弃了在古巴的高官和权位,选择了离开,继续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格瓦拉希望能彻底改变拉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并希望红色革命的种子能够在其他国家生根发芽。然而,格瓦拉解放拉美的思想虽然在古巴实现了,但在其他国家却并未实现。 1965年4月,格瓦拉来到了刚果。在这里,他尝试组织红色武装,但这里的士兵早已养成懒散懈怠的习惯,作战能力极差,最后格瓦拉只能以失败告终。随后几经辗转,他又来到了玻利维亚。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以及语言沟通上的隔阂,当地人民的思想始终无法与格瓦拉相融合,游击队也无法动员群众。
1967年10月,格瓦拉游击队中的一个逃兵出卖了他,引来了美国的特种部队对其进行围剿,在战斗中,格瓦拉受伤被捕。在被杀害前,格瓦拉依旧坚毅且坦然地对敌人说,
“你要杀死的是一个男子汉。”最终,行刑的士兵连发六枪,格瓦拉的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自此,格瓦拉的人生就停留在了39岁,成为了永远年轻的革命者。
这就是切格瓦拉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像烟花,刹那爆裂,溅射出极为灿烂的光芒,然后就化为灰烬,最后留给世人的就是长久的记忆和回味。他虽可以轻松获得一个上流阶层的人生,但却甘愿为穷苦百姓而奋斗,甚至不惜献身。他虽然力量薄弱,但却始终不为美国强权。也许这很难让人理解,但也许这才是属于革命者的浪漫,它象征着永远的抗争和战斗,更成为了激情、力量和乌托邦的代名词,而这种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将不停抽打着这个冷酷麻木的世界。
2025-04-15 01:44:43
2025-04-15 01:42:27
2025-04-15 01:40:11
2025-04-15 01:37:55
2025-04-15 01:35:39
2025-04-15 01:33:24
2025-04-15 01:31:08
2025-04-15 01:28:52
2025-04-15 01:26:36
2025-04-15 01:24:21
2025-04-15 01:22:05
2025-04-15 01:19:49
2025-04-15 01:17:34
2025-04-15 01:15:18
2025-04-15 01:13:02
2025-04-15 01:10:47
2025-04-15 01:08:31
2025-04-15 01:06:15
2025-04-15 01:04:00
2025-04-15 0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