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养鱼新手的入门鱼系列(三)-孔雀花鳉
2025-02-08 16:59:57
安德海死亡之谜
#历史开讲#
安德海是清慈禧太后手下一位红得发紫的权监,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处死在济南。到底是安德海罪该万死,还是丁宝桢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另有阴谋?
安德海,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八、九岁入宫,入宫后就一心想着往上爬,后来被咸丰的生母康慈贵妃看中。她觉得这孩子乖巧伶俐,聪慧过人,就把小安德海赏给了当时的四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当贴身太监,服侍咸丰的生活起居。没过几年,咸丰皇帝登基,安德海的地位自然随之水涨船高,尤其受后宫嫔妃们的巴结和追捧。
据说安德海他“艺术精巧,知书能文”,“还能讲《论语》《孟子》诸经”,且能察言观色,善于逢迎。
在得到咸丰帝这个靠山后,他办起事来顺风又顺水,这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宫里想要站稳脚跟,办事顺利,有出头之日,就必须要有靠山。
1860年,英法两国组成侵华联军,大军入侵,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至热河(今承德市),安德海也随咸丰帝到了热河。由于身体原因,咸丰帝次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这时慈禧为了谋权,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了有名的“辛酉政变”。
安德海在失去咸丰帝这个大靠山后,又在寻找机会找靠山,这次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辛酉政变”中他没有站在八位顾命大臣这边,而是充当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系人,打通了奕訢与慈禧之间的秘密情报传输,让慈禧赢得了最后的政变胜利。
慈禧掌权后论功行赏,由于安德海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得慈禧贴身太监的地位,得到慈禧太后信任后被高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了朝中显赫的人物,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红到连当时的议政王奕訢、皇帝载淳都得对他退避三舍,直呼自己惹不起,最怕他去慈禧耳边吹什么不好听的“耳边风”。
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谁敢杀他?这源于他的张狂。
一.恃宠而骄,目中无人
安德海得宠后,目中无人,甚至对小皇帝都十分傲慢,事事掣肘,连小皇帝喜欢什么的女孩,他都要干涉,因此欲除之而后快的首先是同治帝,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其次是恭亲王奕訢,安德海每每向慈禧进谗言,说奕訢的坏话,挑拨慈禧与奕訢之间的关系,使慈禧太后削掉了奕訢的议政王职。这让奕訢恨得牙牙直痒,有一次,奕訢请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正与安德海谈话,推辞不见,奕訢大怒,回来以后对亲属说“不杀安德海,不足以对祖宗、振朝纲”。
想除掉安德海的人还有东宫慈安太后。同治帝虽为慈禧亲生,却与慈安太后的关系更为密切,慈禧太后对此深为不满。安德海在这时,就处处为难慈安太后,慈安太后虽然懦弱,但也在意她正宫皇太后的尊严和地位。
安德海依仗慈禧太后的势力,对朝中的王公大臣也不尊敬,根本不把大臣们放在眼里。因此好多大臣都对安德海恨得牙根痒痒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二.肆无忌惮,违背祖训
1868年,安德海为了攫取更多的钱财,举行了大婚,很多的王公大臣前往参加。
太监娶妻,主要是“对食”而已,而安德海娶妻,是闹得满城风雨,不但摆酒席的酒楼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天福堂大酒楼,妻子更是貌美如花的微班19岁旦角马赛花,羡煞了不少人。
巴结他的王公大臣都前去送了贺礼,慈禧也送来了贺礼,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娶妻后,可是他人生的最高光时刻。但他婚后没有收敛,更加肆无忌惮,张狂至极。
婚后的第二年,安德海觉得在北京住腻了,很想出去玩玩,便三番五次地请求慈禧给他一个机会。慈禧十分宠幸安德海,就不顾体统,让他秘密去广东为同治帝置办大婚的龙衣。慈禧还把这件事和同治说了,很显然是欺负他年幼无知,并料定他不会提出反对意见。那料想同治人小主意大,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于是表面上不敢违抗,但却密诏山东巡抚丁宝桢做好杀安德海的准备。
以前是没有机会,这次机会来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1869年七月初六日,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带着他的妻子等家属和仆役三十多人,前护后拥地出官了。乘坐两艘大船,一路上打着钦差的旗号,还大张声势尽显无限风光。
在经过山东德州地区时,知州赵新感到奇怪,既然是钦差过境,那么自己怎么没有得到任何谕旨,并且他们的行动也不太符合当时钦差的做法。
赵新很快将这一情况上报巡抚丁宝桢,丁宝桢知道这就是安德海,并立即将此情形加急密奏同治帝。
同治帝马上召集恭亲王和军机大臣进行商议,大家心照不宣决定将安德海就地处决,并密谕丁宝桢,有安姓太监擅自岀京远游,“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一生刚正清廉的丁宝桢以清宫祖训“太监不得私自离京”为由,对照清宫祖训一一申斥安德海。
为了防止像明朝的宦官干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结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
对照以上祖训,安德海显然不符合出京要求。因为他只是六品蓝翎太监,而且采办皇帝大婚用品不是太监的职责,而是属于朝延政务。这就给丁宝桢斩杀安德海有十分合理的理由。
得知情况后,慈禧太后发来解救安德海的懿旨,但丁宝桢果断地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斩首”,将安德海拉到西门外丁字街斩首,并暴尸三天。
丨
2025-02-08 16:59:57
2025-02-08 16:57:42
2025-02-08 16:55:26
2025-02-08 16:53:10
2025-02-08 16:50:54
2025-02-08 16:48:39
2025-02-08 16:46:23
2025-01-22 18:53:09
2025-01-22 18:50:54
2025-01-22 18:48:37
2025-01-22 18:46:22
2025-01-22 18:44:05
2025-01-22 18:41:49
2025-01-22 18:39:34
2025-01-22 18:37:18
2025-01-22 18:35:02
2025-01-22 18:32:47
2025-01-22 18:30:31
2025-01-22 18:28:15
2025-01-22 1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