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最高级别的病毒之一,每次发生,都是一场“恐怖的灾难”
2025-04-13 04:08:59
瓦库品牌十五年,行走于文化艺术之间的中国茶馆
▲ 瓦库品牌持有人赵少君
引 语 | 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而且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由此可见,茶乃生活不可或缺,需之,喜之。
话说提起中国茶馆,首先想到的多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木桌木椅,人声鼎沸,充满着生活气息,亦是不二之选的社交场所。
可能随着时间更迭,茶馆经历了高低起伏,也发生着功能性的变化,但却从未淡出过大众视野。
时下,城市越喧嚣,人们就越期待一处安静之地,而在郑州,即有这样一个茶馆,平实、别致、馨雅、静逸,可享受生活休闲,感受文化艺术,进行商务论道……
瓦库,一个喝茶的地方,一品瓦,二品茶。
▲ 瓦库郑州5号店
█ ▌▌
在郑州,知道瓦库的人,多半是因为位于郑东新区众意路的5号店,自2009年5月开业以来,默默地见证了区域成熟。
而这家店的诞生,得益于其品牌持有人赵少君的一次偶遇,当然,那时的他还只是个莫名就是喜欢瓦库的人而已。
大概是2008年冬天,赵少君和朋友去西安访友,饭后一起在大唐通易坊闲逛,偶然间被一处特别的建筑吸引,也就是瓦库西安2号店,门口几只大缸、簇簇不知名的红绿花草,以及用瓦叠出来的窗户,使得神秘感油然而生。
怀揣着对它的好奇推门而入,简单参观之后,赵少君被震撼到了,用他的话讲,“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我喜欢做的事儿,似乎终于找到了感觉。”
随即去参观瓦库在西安高新区的另一家店,并且想方设法的去结识瓦库的设计者,终于在其坚持与努力之下,用无比喜爱的诚心打动了余平教授,得以让瓦库走出西安,走向全国。
█ ▌▌
▲ 瓦库郑州17号店
2005年1月,著名室内建筑设计师余平教授以生活中常见而又濒临消逝的“瓦”为主要元素,设计出了瓦库西安1号店,一个具有文化艺术品位的茶馆。
瓦,从几十年前的随处可见,到现在的无处可寻,这么平凡又不起眼的东西,其实代表了过去的生活方式,记录着童年的欢乐时光,也是对过去生活情感的寄托。
▲ 瓦库郑州17号店
余平教授以瓦作为主要装饰材料,每一片都是从各地收集而来的老瓦,江西的白瓦、陕西的灰瓦.....使得瓦库仿若一间瓦片博物馆。
“每一家瓦库会根据不同的城市、南北方瓦的差异,进行瓦的选择与搭配,从而更好的与当地文化进行结合,引起消费者的文化共识与情感共鸣。”赵少君介绍说。
█ ▌▌
▲ 瓦库郑州12号店
秦砖汉瓦的恢弘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但近代的瓦却得以在瓦库延续下去。
当初赵少君的想法是为郑州人民提供一个放慢节奏、静下心来的场所,但这一做,就是十年,期间也成为了瓦库品牌的掌舵人。
他讲到,“开始我可能是单纯的喜欢,但现在,我为自己制定的规划是只做瓦库一件事,并将其发展成为受社会尊重的商业品牌。”
█ ▌▌
▲ 瓦库济南19号店
每次到瓦库,虽仍在都市,却总有种身处云南洱海河畔一个安静的茶馆,有茶香、有瓦片、有琴声、有水意,给人一种彻底放松的感觉,来了就不想再离开。
走进瓦库,犹如打开了记忆之门,大面积的瓦、青石砖地面、石磨墩台阶、老旧的柜子桌椅、复古的吊扇、镂空斜开的木窗等,无不展示着上一年代的艺术。
▲ 瓦库成都21号店
此外,余平教授游历各地古镇拍下的珍贵照片、国际陶艺大师傅强的手工陶盘、憨态百出的泥娃娃、寓意传承的精致根雕……通过每一处细节,营造出一种舒适的环境。
▲ 瓦库西安10号店
瓦库的每个包间都在相似之中存在些许不同,择一而坐,触摸的是纯棉布品的椅套,看到的是窗台上生机勃勃的花草,感受的是冬日里暖暖的阳光,透窗远望则是悉心照料的城市花园。
对于这种空间设计,赵少君讲到,瓦库坚持以“设计生命论”为指导,秉持“阳光、空气、绿色”的理念,关注材料应用的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性发挥,实现生活元素在时空中的品质延伸。
█ ▌▌
▲ 瓦库南京18号店
瓦库,是一个精心构思、独立设计的地方,作为总设计师的余平教授分阶段的对其空间设计进行了解读。
2004-2007年,通过瓦的集结唤起了对记忆、情感的找回;2008-2011年,思考的是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让空气流通;2011-2013年,坚定的选用“有生命属性”(可呼吸)的传统建筑材料;2014-2016年,发掘与演绎建筑体的传承长寿之美;2018年至今,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正在模糊中慢慢呈现。
▲ 瓦库淮安27号店
于是,在不同的客户眼里,瓦库就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
设计师说,瓦库是巧妙利用传统手工艺技法,取材天然的建筑空间;广告人说,瓦库是充满创意的地方,用最简朴的元素,表达了最深刻的内涵;外国人说,瓦库代表了最中国的印象……
█ ▌▌
▲ 瓦库郑州12号店
瓦库不产茶,但也不是简单的“茶的搬运工”,它设置有专业的选茶团队,每年在全国各地选茶、选好茶。
从西双版纳深山古茶树之间,到武夷山桐木关的茶道之上,再远到宝岛台湾的老茶馆之中,他们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寻茶、选茶、品茶、荐茶。
在瓦库,能喝到中国的十大名茶,又能饮遍中国的六大茶类,不愧为一个喝茶的地方。
“在选茶方面,瓦库非常注重品质,坚持名人、名山、名企的合作,以此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茶品。”赵少君如此说。
█ ▌▌
“喝健康茶,健康喝茶”一直是瓦库的饮茶理念,而所谓健康喝茶,需要“放心的茶、适合的器、适宜的水、专业的技”,如此才能喝出茶的滋味。
《茶经》有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瓦库使用的就是天池山泉水,一种天然健康的饮用水,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清凉甘甜,实乃泡茶之首选。
赵少君分享到,“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水好器才能泡出茶的真味,此外,不同的茶品有不同的茶叶用量、冲泡水温及冲泡时间,需要充分掌握茶品特点。”
█ ▌▌
瓦库,不仅可以喝茶,还可以在店里用餐。
瓦库提供的餐品称呼为简餐,倡导“健康、养生、有滋有味”,看似种类简单,实则每道菜都是精心研发而成,比如东海带鱼,优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舟山带鱼,肉质细嫩而肥美。
“在食材上,瓦库坚持原产地、无污染、无公害;在厨艺上,以蒸煮炖为主、烹炒炸为辅,尽量突出食材本味;在品质上,注重养生保健,辅以色味形意。”赵少君如此说。
简单容易,坚持简单不容易,此时,读懂的是瓦库坚持简单背后的那份不简单,那是始终以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的美食态度。
█ ▌▌
瓦库,亦是一个品位文化艺术的地方,书架上是整齐摆放的一摞摞书籍,随手拿起一本《有瓦的日子》,看到许多文界名家体验后所写的文章,原来瓦库一直名声在外。
书中收录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为其做的序《瓦瓶担石泉》、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瓦库记》、著名女作家乔叶的《我是一片瓦》等美文,每一篇都从一个视角,去理解和感受着瓦库。
“尊重文化、尊重文化人、尊重文化人的劳动。”是瓦库的文化建设理念,为此还设立了“五个一工程”。
即每年出版一本图书,每季一次瓦库·库里艺术馆之艺术品店面巡展,每月一次瓦库朗读沙龙、瓦库文化讲堂、漫漫说茶之茶事交流会。
“其中,瓦库定期举办的漫漫说茶之公益品鉴活动,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引导大众了解茶文化,体验茶生活,慢慢培养饮茶习惯。”赵少君分享到。
采访当日,瓦库5号店正在展览的是冯杰文人画画展,画文结合,富有情趣,弥漫着诸多时代和社会气息,正如瓦库·库里艺术馆所倡导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 ▌▌
瓦库,从古都西安走来,现已驻迹郑州、南京、洛阳、乌鲁木齐、苏州、南阳、武汉、济南、成都、平顶山、徐州、咸阳、淮安……
分布于8个省15个城市的26家店,就像一片片瓦的层层叠加,在城市中连连构起,以符号性语言传播着对生活的领悟。
▲ 瓦库西安10号店
目前,瓦库在全国有9家店被评为五星级茶馆,也是国内五星级茶馆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标准化服务最规范的茶馆品牌。
赵少君谈到,“在经营瓦库的十年当中,我感受到了大众对瓦库的喜爱,也更坚定了做瓦库的信念,但我们不求快,求的是质量,是实实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独特的地方。”
█ ▌▌
▲ 瓦库徐州28号店
瓦库,既是对当代品质生活的倡导者,也是对当代品质生活的践行者。
在发展中,它会考虑消费群体的变化,研发兼具健康、传统与时尚元素的咖啡、果汁、奶茶等轻饮;会思考品牌的战略布局,推出瓦库余舍酒店,追寻古民居、城市净土的建筑特色,更好地发挥土、木、砖、瓦、石的精髓,打造一个“深睡眠、简生活”的地方。
对此,赵少君谈到,“茶馆是传统业,用人多,回报周期长,尤其是在激励的消费环境下,必须不断创新、稳中求变,思索可持续发展,如此才有可能发展为百年老店。”
█ ▌▌
据悉,瓦库5号店,从设计成稿到开业,耗时8个月,耗资近600万元,这在2009年实属巨额投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经面市即声名鹊起。
历经十年的沉淀,瓦库的瓦、茶、餐、文化艺术、品质生活等,早已住进了大众心里,用赵少君的话来说,瓦和茶,在瓦库这个空间内,形成了最优雅、最完美的结合。
在纷乱嘈杂的当今社会,在商埠闹市中,有了这么一个养心之所,有了这么一个可以静一静的地方,且与三五好友一坐,让时光洗去一些人生繁杂、茫然与疲惫,真好。
——李佩甫《瓦瓶担石泉》节选
摘自瓦库出品系列丛书《有瓦的日子》
2025-04-13 04:08:59
2025-04-13 04:06:43
2025-04-13 04:04:28
2025-04-13 04:02:12
2025-04-13 03:59:57
2025-04-13 03:57:41
2025-04-13 03:55:25
2025-04-13 03:53:10
2025-04-13 03:50:54
2025-04-13 03:48:38
2025-04-13 03:46:22
2025-04-13 03:44:07
2025-04-12 06:47:32
2025-04-12 06:45:16
2025-04-12 06:43:01
2025-04-12 06:40:45
2025-04-12 06:38:29
2025-04-12 06:36:13
2025-04-12 06:33:58
2025-04-12 06: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