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的阳新县
2025-03-27 03:54:14
重疾险的一个大坑:轻症
很多人觉得重疾险的理赔条件非常严苛,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开胸才能理赔,再比如前段时间上新闻的“急性坏死胰腺炎开腹手术”,不开腹不理赔。
大多数消费者买重疾险都是冲着轻症和中症去的,不仅理赔宽松,而且缴费期间还能豁免保费。这样来看,轻症应该是重疾险里最良心的保障才对吧,为什么要说它坑呢?下面我们来扒开轻症的细节看看。
一、轻症理赔数据
前段时间弘康人寿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公布了一些理赔数据,细看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重点看看理赔件数占比数据:轻症占比总件数的0.6%,重症占比总件数的82.2%,为了方便观看,下面单独再截出来:
二、数据可参考价值
我们再严谨一些,看看是什么产品,健康一生A款,这款重疾险属于最早期互联网保险中超高性价比的重疾险,在当时确实卖疯了,这款重疾险是有重症和轻症保障的。得出结论:此数据有较强参考价值。
三、轻症问题全面解析
轻症,从名称来看,就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其实轻症并不“轻”,也没那么容易患病,市场中绝大多是轻症动不动就50种,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用来凑数的,真正高发的轻症其实仅仅只是防范理赔纠纷的。
1、没有统一标准,很难避坑
轻症不像重症,受监管部门统一规范。全行业重疾险的25种高发重症,25种疾病一个都不能少,疾病名称不允许修改,每个疾病的理赔条件一个字也不能修改。而轻症和中症,各家保险公司可以自行设计,不仅疾病种类不一样,而且各家公司的赔付标准也有区别。
现在市场中主流产品的轻症一般都是50种了,如果你能把条款中50个疾病的赔付标准都看完,只能说你不是一般人。然后你不仅仅要看完这一款产品的50种轻症,还有跟其他产品对比,看看哪款产品的轻症赔付标准更好?因此,选择保险如果去对比轻症,就是一条死胡同,但是你不去研究确实又很容易掉坑里。
2、轻症的定价一定还没有触底
重症的定价很容易理解吧,重大疾病发生率是监管发布的,虽然时间很久了,但是它足够成熟,保险公司只需按照固定的依据来定价。同样的道理,轻症和中症不仅仅是没有理赔标准,而且也没有标准的发生率,各家保险公司没有可参考的依据,有点像是“靠感觉”。
3、轻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患上
拿市场中热销产品的轻症来举例,下面是50中轻症列表:
每一种疾病的赔付标准,这里就不展开了,只看看种类。下面我们再次简化,把一些凑数的疾病暂时撇一边,把全行业公认的高发轻症挑出来: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也就是俗称的原位癌)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举例的这款产品轻症中并没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不开胸也可以赔了)心脏辨膜介入手术主动脉内介入手术
之前我写过一篇重疾险迭代史文章,最早期的重疾险是没有轻症的,轻症的出现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理赔纠纷,因为很多消费者不理解,为什么癌症一定要到“晚期”才能赔钱?为什么搭桥手术不开胸就不能赔?这两个问题是最大的保险理赔纠纷,也是目前的重疾产品中轻症中最高发的疾病种类。所以,各家保险公司的轻症设计,可以说都是套路,绝大部分疾病都是用来凑数的,真正高发的轻症也只是为了安慰消费者。
4、轻症并不具备重疾险的意义
不要忘记了重疾险的意义是什么,一旦发生影响生命的、治疗费用昂贵的疾病,保险公司可以给你一笔救命钱。治疗后,这笔钱省下的部分可以用来补偿收入损失,从而安心养病。那么轻症呢?完全失去了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意义,也就是赔点钱有个心理安慰而已。
5、轻症豁免其实也是心理上感觉舒服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举个例子:30岁女性投保某款含轻症中症的重疾险,30年缴费,50万保额至终身,不附加一切附加险,每年保费是5255元,自带中症和轻症豁免。其中轻症赔付保额的40%,也就是说假设买了第25年发生轻症理赔,一次性赔付20万,然后后期的保费全部不用再缴费了,保单继续有效至终身。后期保费一共是5255元乘以5年=26275元。也就是轻症理赔总获得22.63万元。
其实拿出险举例的,都感觉特别划算,而事实上,轻症豁免也就是一个30年的定期保障而已,就像定期重疾险一样,很鸡肋。
首先轻症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轻”,那么容易就能患上其次是豁免的理赔款相当于分了29期来慢慢赔付给你最后,轻症豁免虽然是自带的,但并不是免费的,都算在总保费里了
四、轻症的价值如何衡量
以前有人认为轻症的保费最多只能占比重疾的20%。看了今天的数据后,我的建议是不要买含轻症的,完全不值钱。预算少,果断买不含轻症的,预算高,就把重症的保额尽量买高点。轻症的保障完全可以用医疗险来取代,10万左右的医疗险保额就足以,或者选择风险自留,把保费用在刀刃上,多买点重症保额,只做救命之需。
五、写在最后:
重疾险本身只是很简单的一款产品,原本为了解决理赔纠纷而设计的轻症,这些年慢慢被玩坏了。所有的产品套路都是看似保费增加了一点点,但又让人感觉保障增加了很多,更划算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们不断“创新”,设计出了2次轻症、3次轻症.....7次轻症,然后又出现了中症、2次中症、3次中症,2次癌症、3次癌症。还有已经被叫停了的“前症”。重疾险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保障,越来越贵的保费,其实已经脱离了重疾险的本质意义。名字何必再叫重疾险呢,干脆设计一款均衡费率的终身医疗险出来,但是又没哪家公司敢,规则也暂时不允许。我认为重疾险产品发展到现在,是不是应该都冷静下来,返璞归真、化繁为简,让消费者少花点冤枉钱。
延伸阅读:
重疾险有必要买吗?揭秘这款“绝症险”的各种陷阱
保险业最无言以对的套路:多次赔付型重疾险
重疾险的错误创新:邪恶战胜正义,在保险史上发生了四次
2025-03-27 03:54:14
2025-03-27 03:51:58
2025-03-27 03:49:43
2025-03-27 03:47:27
2025-03-27 03:45:11
2025-03-27 03:42:56
2025-03-27 03:40:40
2025-03-27 03:38:25
2025-03-27 03:36:09
2025-03-27 03:33:53
2025-03-27 03:31:38
2025-03-27 03:29:22
2025-03-27 03:27:06
2025-03-27 03:24:51
2025-03-27 03:22:35
2025-03-27 03:20:20
2025-03-27 03:18:04
2025-03-27 03:13:33
2025-03-27 03:11:17